校园暖潮!我校 “学业互助小组” 上线,跨年级携手共破学习难题​
“这道高数题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来解会更简单,你看步骤可以这样拆分……”11 月 6 日晚,我校第三教学楼 308 教室灯火通明,大三数学专业的张悦正拿着草稿纸,耐心地给大二学弟林宇讲解难题。自 10 月我校 “学业互助小组” 正式启动以来,这样的跨年级学习帮扶场景,每天都会在校园里多个角落上演,目前已有 200 余名同学通过互助实现学业提升。
源于需求:从 “个人求助” 到 “群体互助”
“之前总在朋友圈看到有学弟学妹吐槽‘高数难学’‘编程跟不上’,身边也有同学因为某门课挂科而焦虑。” 作为 “学业互助小组” 的发起者之一,大三学生王梓涵说,今年 9 月,他和几位成绩优异的同学在一次聊天中发现,很多低年级同学面临学业困惑时,找不到系统的解答途径;而高年级同学不仅有扎实的知识储备,还积累了丰富的学习方法,“既然有需求又有资源,不如搭建一个互助平台”。
想法一经提出,很快得到学校学生会的支持。通过线上问卷调研,团队梳理出同学们最头疼的 10 门课程,涵盖高等数学、计算机编程、大学物理、专业英语等;随后在全校范围内招募 “帮扶志愿者”,最终筛选出 86 名成绩排名专业前 20%、沟通能力强的高年级学生,组建起首批 “学业互助导师团”。
精准帮扶:定制方案 + 多形式答疑
“互助不是简单的‘给答案’,而是帮大家掌握解题思路和学习方法。” 王梓涵介绍,小组会根据低年级同学的学业情况,制定 “一人一策” 的帮扶计划: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先从课本知识点梳理开始,搭配基础习题练习;对于想冲刺高分的同学,则侧重难点突破和解题技巧总结。
帮扶形式也十分灵活:每周一至周四晚 7 点至 9 点,在教学楼固定教室开展 “线下答疑课”,志愿者们分组坐班,接受同学现场提问;周末则组织 “专题精讲会”,针对近期学习重点进行集中讲解,比如 10 月底就专门开设了 “高数期中复习专题”,吸引 50 余名同学参与;此外,还建立了 8 个学科答疑群,方便同学们随时在群内提问,志愿者会在 24 小时内给予回复。
“之前我对编程课里的‘循环结构’一直理解不透,每次做作业都要熬夜查资料。” 大二计算机专业的李响说,加入互助小组后,大三的学姐不仅帮他梳理了知识点,还分享了自己整理的 “编程错题本”,“现在我不仅能独立完成作业,上次小测还考了 85 分,比之前进步了 20 多分!”
双向成长:在互助中收获温暖与进步
“帮扶别人的过程,也是对自己知识的巩固和提升。” 张悦笑着说,为了给学弟学妹讲清楚高数难点,她会提前重新梳理知识点,甚至查阅更多参考资料,“有时候遇到大家提出的‘冷门问题’,还会倒逼我去深入研究,相当于给自己‘查漏补缺’”。
据统计,“学业互助小组” 运行一个月以来,参与帮扶的低年级同学中,80% 表示 “学习效率明显提高”,65% 在最近的课堂小测中成绩有所提升;而志愿者们也收获满满,有 32 名同学表示 “通过讲解,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透彻了”,还有不少人在过程中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学业互助小组’不仅解决了同学们的学习难题,更搭建了跨年级交流的桥梁,让校园里多了一份温暖的联结。” 我校教务处老师表示,接下来学校将为互助小组提供更多支持,比如开放专用教室、配备学习资料等,助力这份 “学习暖流” 在校园里持续传递,让更多同学在互助中共同成长。
校园生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