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时间的刻度

    发布时间:2025-09-03 阅读:
    来源:王闽昊,颜炀宸,王嘉音(排名不分先后)
  时间的刻度
   
  大学校园里的时光,是以不同方式计量的。
   
  初入校的新生用课程表计量时间——周一的高等数学,周三的英语读写,周五的社团活动。他们把课表存在手机里,设置提醒,提前十分钟赶到教室,占下前排的位置。那时的日子被切割得整整齐齐,像刚拆封的笔记本,每一页都崭新得让人不敢轻易落笔。
   
  大二的学生开始用活动计量时间。辩论赛的准备周期是三周,篮球联赛持续一个月,暑期社会实践要占掉整整四十天。他们穿梭于教室与活动场地之间,书包里同时装着《微观经济学》和活动策划书。时间变得弹性而模糊,偶尔会为了一场演出排练,翘掉一节不太重要的选修课。
   
  大三的学生突然发现时间不够用了。考研倒计时牌、雅思考试日、实习截止期——这些数字突然具象成达摩克利斯之剑。图书馆的座位变得抢手,通宵自习室的灯再没有熄灭过。他们开始用“轮”来计量复习进度,用“套”来计算模拟题数量。
   
  到了大四,时间计量单位又陡然变小。论文提交截止日是下午四点,招聘会结束在上午十一点,宿舍清退的最后期限是周日傍晚六点。他们精确到小时,甚至分钟,像吝啬的商人计算着所剩无几的库存。
   
  而毕业多年后回望,所有计量方式都失了效。记忆最深的,反是那些无法被计量的时刻:躺在草坪上看云的某个午后,和室友夜谈到天明的偶然,第一次牵起某个人手时,窗外恰好经过的风。
   
  原来时间真正的刻度,从来不是数字,而是那些当时觉得寻常,过后才知是永恒的心动。
  
校园生活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