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之间,涵养身心:我与八段锦、五禽戏的相遇
动静之间,涵养身心:我与八段锦、五禽戏的相遇
校园的清晨,总有这样一道风景:三三两两的学生身着运动服,在少荃湖畔或操场上,或柔和缓慢地舒展肢体,或模仿禽鸟走兽的姿态。这不是什么奇怪的仪式,而是安徽中医药大学学子们每日的必修课——练习八段锦与五禽戏。
作为中医大学生,我对这两种传统养生功法早有耳闻,但真正系统学习还是在大学的体育课上。起初,我以为这不过是老年人在公园里的活动,动作缓慢,缺乏挑战。然而,第一次课程结束后,我发现自己大汗淋漓,全身舒畅,这才明白“以柔克刚”的深意。
初识:从形似到神似
学习八段锦是从“双手托天理三焦”开始的。老师不仅教授动作要领,更讲解每个动作与经络脏腑的对应关系。当我的双臂缓缓上举时,感受到背部与肩胛的拉伸,仿佛真的将身体内的气机调理通畅。
五禽戏则更加有趣。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姿态,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学虎戏时要展现威猛之势,学鹿戏时则需体现安舒之态。最初,同学们相互看着彼此笨拙模仿动物的样子,都不禁笑场。但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们逐渐领悟到每个动作背后的养生智慧:虎戏强肾,鹿戏疏肝,熊戏健脾,猿戏养心,鸟戏补肺。
体悟:外练筋骨,内养气血
经过数月的坚持练习,我发现自己身体发生了微妙变化。曾经因为长期伏案读书而僵硬的肩颈松快了许多,冬日手脚冰凉的毛病也有所改善。更让我惊喜的是,专注练习后的那种心神宁静,比任何冥想App都来得自然有效。
我逐渐明白,八段锦和五禽戏不只是肢体运动,更是一种“移动的冥想”。在柔和缓慢的动作中配合深长的呼吸,心神也随之安定下来。每当学业压力大时,一套八段锦做下来,烦恼似乎都随着气息呼出体外。
传承:古老智慧的现代价值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这种缓慢的运动方式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但正是这种“慢”,成为了我们年轻人对抗焦虑和压力的良方。不需要复杂的器械,不需要太大的场地,只需一方小小空间和十几分钟时间,就能让身心得到放松和调理。
作为中医学生,我更深知这些传统功法的医学价值。它们通过特定的姿势和动作,引导气血运行,锻炼五脏六腑,增强体质,预防疾病。这是先祖们智慧的结晶,是历经千年验证的养生之道。
如今,我和同学们不仅自己练习,还成为了这些传统功法的传播者。周末我们常去社区义务教学,将八段锦和五禽戏教给更多感兴趣的人。看到不同年龄层的人一起练习,感受传统养生功法的魅力,我由衷感到自豪。
夕阳西下,校园里又响起舒缓的音乐。同学们不约而同地聚集起来,开始每日的练习。起势,抬手,转身,动作整齐划一,气息深长均匀。在动静之间,我们不仅强健了体魄,更传承了千年的智慧,找到了与自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八段锦和五禽戏之于我们,已不仅是课程要求,更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认同,一种扎根传统、面向未来的养生智慧。
校园生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