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在大学,我允许自己“虚度光阴”

    发布时间:2025-08-23 阅读:
    来源:王哲 常州工学院
大一那年,我总被“不能浪费时间”的念头追着跑。课表排得满满当当,课余时间全塞给了社团活动,连吃饭都得掐着表。有次室友约我去操场散步,我盯着手机里的单词APP摇头:“不了,我得刷完这两百个单词。”他望着我笑:“你连风的味道都快忘了。”
那句话像根细针,轻轻戳破了我紧绷的生活。
真正开始“虚度光阴”,是在一个春日的午后。那天我逃了一节枯燥的选修课,抱着本书溜到学校的老槐树下。阳光透过叶隙筛下来,在书页上投下晃动的光斑,风一吹,满树槐花簌簌落,落在发间、书页上,带着清甜的香。我索性合上书,靠在树干上看云。云慢慢飘,像被拉长的棉絮,远处有学生抱着吉他唱歌,调子跑了却格外热闹。那天什么“有用的事”都没做,可直到傍晚,心里都松快得像揣了团软糖。
后来我常留些“没用的时间”给自己。有时在图书馆三楼的窗边坐一下午,不看专业书,只翻些诗词集,看李清照写“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想象她少女时的模样;有时绕着未名湖慢慢走,看大爷喂锦鲤,看情侣坐在长椅上咬耳朵,看柳树把绿丝绦垂到水面上;有时在宿舍煮碗面,边吃边跟室友瞎聊,从明星八卦说到高中糗事,笑声能掀翻屋顶。
这些被旁人视作“虚度”的时光,反倒让我活得更清醒。从前总攥着“要进步”的执念,报了一堆不感兴趣的社团,考了些用不上的证,结果累得像陀螺,心却空落落的。如今留了空隙给自己,才发现真正想做的事——比如每周三去校刊社改稿子,哪怕只是给文章加个标题;比如跟着食堂阿姨学做葱油饼,面粉沾了满脸也笑得开心;比如在雨天窝在宿舍看老电影,跟着剧情哭哭笑笑。
有次辅导员找我谈话,问我是不是“太放松了”。我指着窗外的梧桐说:“您看那些树,冬天落叶,春天发芽,也不是时时刻刻都在长啊。”她愣了愣,随即笑了。其实“虚度”不是摆烂,是给生活留口气。就像给盆栽松土,不是不浇水,是为了让根扎得更稳。
现在的我,依然会认真上课,会为了期末考泡图书馆,但不再逼着自己“每分每秒都要有用”。我会在傍晚去操场跑两圈,看夕阳把天空染成橘子色;会在周末去校门口的旧书摊淘几本泛黄的书,闻着油墨味就觉得安心;会偶尔旷一节水课,去顶楼晒晒太阳,发发呆。
大学这几年,我终于明白:人生不是打卡机,没必要把每个时间段都填满。那些看似“虚度”的光阴,是在给心灵充电,是在跟自己和解。就像喝一杯温茶,总得慢慢品,才能尝出回甘。允许自己“虚度光阴”,不是对生活妥协,是学会在匆忙里,给自己留一块温柔的角落。
校园生活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