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当我在大学学会“拒绝”:从讨好到舒服的相处

    发布时间:2025-08-23 阅读:
    来源:王哲 常州工学院
初入大学,我满心期待着开启崭新生活,可人际交往却成了一道难题。我性格内向,内心极度渴望融入集体,和同学们建立深厚友谊,于是不知不觉成了“讨好型人格”的俘虏。
那时候,室友让我帮忙带饭、取快递,哪怕我自己时间紧张,也从不拒绝;同学找我借笔记、让我帮忙写作业,我哪怕熬夜,也会满足他们的要求;社团里,学长学姐安排我做各种杂事,我同样照单全收,只为赢得他们的认可和夸赞。我以为这样就能换来大家的喜欢,成为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然而,事情并没有如我所愿。我的付出似乎被当成了理所当然,没有人对我的帮助格外感激,我在大家眼中只是个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便利贴”。而且,过度迎合他人让我疲惫不堪,不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被严重影响,成绩下滑,个人时间被压缩,连精神状态也变得很差,每天都焦虑又压抑。
直到有一次,我因为连续几天帮同学准备考试资料,忙到凌晨,结果第二天自己的专业课考试发挥失常。看着惨不忍睹的成绩,我彻底崩溃了,心里满是委屈和不甘。我开始反思,自己一味讨好他人,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样的相处模式,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痛定思痛,我决定做出改变,学着拒绝。一开始,这真的太难了。每次想要说出拒绝的话,心里就会涌起各种担忧:怕别人生气,怕被孤立,怕破坏好不容易维持的关系。但我知道,如果不改变,我永远无法摆脱这种痛苦。
有一回,室友又让我帮忙带饭,以往我肯定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可这次,我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说:“不好意思啊,我今天下午有很多作业要做,时间来不及,你看看能不能点外卖或者找其他室友帮忙。”说完这句话,我心里七上八下,担心室友会不高兴。没想到,室友只是稍微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说:“没事,那我自己点外卖吧。”这次成功的拒绝,给了我极大的鼓舞。
从那之后,我逐渐掌握了一些拒绝的技巧。比如,用“三明治拒绝法”,先表达对对方的理解,再明确拒绝,最后提供替代方案。当同学找我借笔记抄时,我会说:“我知道你可能时间紧,复习有点着急(表达理解),但我觉得抄笔记对你的学习帮助不大,考试还是得靠自己掌握知识(明确拒绝)。要不我帮你梳理一下重点,你自己整理一份,这样印象会更深刻(提供替代方案)。”
在一次次的拒绝中,我慢慢发现,世界并没有因为我的拒绝而崩塌。那些真正把我当朋友的人,理解我的拒绝,也更加尊重我;而那些因为我的拒绝就疏远我的人,本就不值得我去讨好。现在的我,不再是那个唯唯诺诺、不敢说“不”的人,我学会了在人际交往中坚守自己的底线,照顾自己的感受。
在大学学会“拒绝”,让我从讨好他人的怪圈中走了出来,走向了更舒服、更健康的相处模式。我明白了,真正的友谊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是靠一味讨好换来的,而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和真诚的基础上。
校园生活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