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2025-07-30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中医护理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与实践经验,其发展历程波澜壮阔,反映了人类对健康与疾病认知的不断深化。我们中医院校的护理专业学生,在大学生活中,中医护理学是我们的一门重要课程,了解中医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有利于我们的学习与进步。
      中医护理学起源于原始社会,当人类开始懂得用草药治疗伤痛、用温热疗法缓解不适时,中医护理的雏形便已出现。人们在与自然和疾病的斗争中,逐渐积累起饮食、起居等方面的保健经验,这些早期实践为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传说中神农氏尝百草,不仅开启了中药应用的先河,也包含了对药物护理和饮食护理的初步探索。
      战国至东汉时期,中医护理学迎来了重要的形成阶段。《黄帝内经》的问世,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也为中医护理确立了基本原则,涵盖生活起居护理、饮食护理、情志护理等内容,强调人体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整体观念。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更是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提出“六经辨证”和“八法护理”,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辨证,进而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实现了医学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对后世中医护理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中医护理学持续发展。众多医家对中医护理进行深入研究,推动护理技术多样化。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论述了各种疾病的护理,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涉及妇儿科护理、养生护理等内容,为中医护理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依据。这一时期,中医护理技术在民间广泛应用和推广,进一步夯实了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基础。
      宋金元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知识传播,医学界百家争鸣,中医护理朝着专科专病方向发展。用药护理更加细化,儿科护理有了新方法,如钱乙治疗热病儿的“浴体法”,类似现代温水擦浴。金元四大家的学术争鸣,推动了中医护理理论的创新,不同学派的观点丰富了中医护理的内涵。
      明清时期,中医护理学走向成熟。温病学派的兴起,带来了温病护理的新理论和方法,如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提出对传染病要实行防疫隔离措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不仅是药学巨著,也为用药护理提供了详细参考。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专门论述中医护理的著作,标志着中医护理学的进一步完善。
      近代,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中医护理学面临挑战与变革。但中医护理依然坚守自身特色,在传承中寻求创新,与西医护理相互借鉴,逐渐形成了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模式。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各地中医院纷纷建立,中医护理实现严格的医护分式,专业护士有了专门编制。中医护理教育不断发展,形成院校教育、新入职护士培训、骨干人才培养、专科护士培养的完整体系,为中医护理注入新鲜血液,推动其不断进步。如今,中医护理学在临床实践、科研创新、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其独特的护理理念和技术方法,在疾病防治、康复保健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着中国智慧和力量 。

作者:辛向阳 陈祉涵 来源:安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历程
  • 中医药院校的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接触到中医护理的知识,掌握中医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
  • 2025-07-30
  • 初入大学
  • 从与陌生室友的初见、首堂专业课的懵懂,到食堂就餐的手忙脚乱、社团招新的热闹,再到独自就医的狼狈与室友关怀的温暖,以及月末
  • 2025-07-29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