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心理调色盘”:给情绪一点弹性空间
大学生的“心理调色盘”:给情绪一点弹性空间
刚结束早八课,却盯着书本走神到正午;明明列好了周末计划,却在床上躺到天黑;刷到朋友圈里别人的“精彩日常”,突然觉得自己的生活像张褪色的旧照片——如果你也有过类似瞬间,不必慌张,这或许只是你的情绪在悄悄“换季”。
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像一块随时在调和的调色盘。课程压力是冷静的蓝,社团活动是热烈的橙,对未来的迷茫是淡淡的灰,和朋友的笑声又会泼上明亮的黄。这些颜色本就会自然交融,偶尔出现“不协调”,其实是成长的常态。
别让“完美主义”变成“隐形枷锁”
“室友拿了竞赛奖,我却连作业都赶不完”“别人能平衡学习和社交,我为什么总在顾此失彼”——很多时候,焦虑不是因为做得不够,而是被“必须优秀”的念头困住了。就像有人画水彩时总怕下笔不准,结果整幅画都透着紧绷。其实,允许自己有“试错空间”,接受“现阶段的普通”,反而能卸下包袱。你可以先从“完成”开始,再慢慢追求“完美”:今天比昨天多背10个单词,这周比上周多出门走一次,都是在给生活添彩。
给情绪找个“出口”,比硬扛更有力量
心里像堵了一团棉花时,别总想着“忍忍就过去了”。有人喜欢在操场跑两圈,让汗水带走烦躁;有人会写日记,把说不出口的话写给自己看;也有人只是和朋友坐在操场边发呆,哪怕不说一句话,陪伴本身就是治愈。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也是很好的选择——那里的老师就像“情绪调色师”,能帮你理清杂乱的思绪。记住,承认“我需要帮助”不是脆弱,而是对自己的温柔。
把“比较心”调成“聚焦模式”
朋友圈里的“光鲜”,可能只是别人精心挑选的“高光时刻”:有人晒出旅行照片,却没说论文还没写完;有人分享获奖喜讯,背后是无数次失败的尝试。就像看画展时,总盯着别人的作品,反而会忽略自己手里的画笔。试着把目光收回自身:你擅长的东西、你喜欢的小事、你慢慢进步的地方,都是独属于你的色彩。不必活成别人的复制品,你的“不完美”里,藏着最真实的生命力。
其实,心理健康就像给调色盘保湿——不用刻意追求永远鲜亮,只要别让它干涸结块就好。允许自己有低落的时刻,学会和情绪“好好说话”,在迷茫时给生活加点喜欢的颜色:一杯热奶茶、一部老电影、一次傍晚的散步,都是在给心灵“充电”。
大学生活本就是一场充满可能性的创作,不必怕画错线条,也不必急着画完整个画面。慢慢来,带着对自己的接纳,你总会调出属于自己的、最舒服的色彩。
作者:罗雅妮 来源:大学生心理调查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心灵有约·健康同行”
- 本次“心灵有约·健康同行”活动旨在强调心理健康与学业发展同等重要,鼓励同学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主动关注自我及身边同学的心理状态,
- 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