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之恩,当滴水报之
有人曾经问孔子:“以德报怨好不好?”
孔子反问:“以德报怨?拿什么来报德?”
那么,如果有人问孔子:“受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好不好?”
孔子大概也会反问:“那受人涌泉之恩怎么办?难道你有本事,把自己变成太平洋?”
人生,就是不断地施与受。施恩不望报,受恩永不忘,是中国人最传统的美德,可是也必须有一个度。
常常见到,有人给过人一点儿微不足道的好处,就天天挂在嘴边上,“你还记得我请你吃过一次饭吗?”“你还记得最早是我把他的电话给了你吗?”他实在记得他滴的那几滴水,比依云矿泉水还贵。
也有忠厚人,受过恩惠则刻骨铭心:“如果不是他当年给过我半个馍……”所以甘心拿出全部来回报。只是,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佛祖舍身饲了虎,就再没骨肉皮给别的动物吃。他只记得悲悯众生,有时候反而疏忽了家人——若说恩情,没有什么比他们更大。
施与受,不是不像借贷关系的。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借多少,还多少。这是民间借贷关系,国家和人情都允许收取利息,可是该给多少,事先没有白纸黑字,只能各凭良心。总之,这借贷,是有限责任,而不是无限责任。
收到一盒巧克力,回他一个吻;收到一个红包,下一年,给他的小孩更大的一个;被提携,被帮助,被拯救,默默地记在心里,如果有一日,他需要,尽力地给他回馈——但是,人家有困难帮,没困难,硬要制造困难帮,就不必了。
滴水之恩,当滴水报之。
时间:2023-01-08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滴水之恩,当滴水报之
- 人生,就是不断地施与受。施恩不望报,受恩永不忘,是中国人最传统的美德,可是也必须有一个度。
- 01-08
- 大象和犀牛
- 非洲草原的动物中,体重之最首属8吨左右的大象,次之是5吨以上的白犀牛。
- 01-08
- 孔子的叹息
- 有一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有一天中午,他的弟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
- 01-08
- 捡拾与抓挠
- “你不想放开它吗?”禅师接着问,“没有别的你喜欢的了吗?”徒弟承认,桌上那个胀鼓鼓的钱袋,也不惹他讨厌。
- 01-08
- 尊严
- 《左传》里讲了这么一个故事:齐国有个大大的花花公子叫齐庄公,齐国有个大大的美女叫棠姜。
- 01-08
- 行鸟的骗术
- 当人或其他动物接近它孵化小鸟的巢时,正在巢中的行鸟便会飞到一旁较明显的地方,假装受伤的样子,扑扇着翅膀,在地上一瘸一拐地跑
- 01-08
- 百千粒米
- 是沩山灵佑的故事,有一次他的弟子石霜楚圆正在筛米,被灵佑看见了,说:“这是施主的东西,不要抛散了。”
- 01-08
- 心灵的回归
- 在一个人的心灵升华中有三种境界,”大师说,“也就是物质境界、精神境界、智慧境界。
- 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