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药治田畴:科学施用护丰登

    发布时间:2025-08-02 阅读:
    来源:任亿珍
在乡村的农耕图景中,农药如同一位特殊的“守护者”——既可为作物抵御病虫害的侵袭,又得守着科学的“规矩”行事。用得好,它是保障收成的一把好手;用得糙,可能反倒伤了地里的生机。学会和这位“守护者”好好相处,是现代庄稼人绕不开的必修课。
田间农药喷施作业
识药:明其性方能善其用
农药家族成员不少,个个都有“专属岗位”,就像村里的手艺人各司其职:杀虫剂专克各种啃庄稼的虫子,杀菌剂专治作物的“皮肤病”(真菌、细菌引起的病害),除草剂则专门对付抢营养的杂草。要是让杀虫剂去对付白粉病,就像让瓦匠去修水管,不仅白忙活,还可能耽误了防治的好时机。
剂量控制是农药施用的“定盘星”。每种农药的说明书上都标着精准的用量,那可不是随便写的,是经过无数次试验得出的“黄金比例”,就像医生开的药方,多一勺可能伤身,少一勺又治不好病。去年有户人家防治小麦蚜虫,觉得“多倒点药,虫子死得快”,擅自把吡虫啉的用量加倍,结果小麦叶子焦得像烤过一样,麦穗也长不饱满,真是“好心办了坏事”。
农药也有“保质期”,可不是越放越“香醇”。过了期的农药,有效成分会慢慢“失效”,药效大打折扣不说,有的还会变成“捣蛋鬼”,产生有毒的代谢物。所以咱得给农药建个“户口本”,记下买的时间、过期日子,定期清理“超期服役”的药,别让它们在角落里“捣乱”。储存时也得细心,放阴凉通风的地方,离吃的、喂牲口的远点儿,免得串了“味道”。
择时:顺其势而功倍半
气象条件对农药效果的影响,就像天气对咱干活的影响——大中午日头毒辣的时候喷药,药水没等发挥作用就被晒干了,搞不好还会把叶子“晒伤”;阴雨天喷药更糟,药水被雨水冲得一干二净,说不定还会让作物“闹肚子”(产生药害)。最好选在早上露水干了之后,或者傍晚凉快的时候,这时候温度正好,药水能稳稳地“粘”在叶子上,虫子也出来“溜达”,防治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不同病虫害都有自己的“作息表”,摸清了它们的“活动规律”再出手,能省不少力气。比如菜青虫幼虫爱在清晨和傍晚“开饭”,这时候喷药,药剂能精准“碰面”;水稻二化螟总爱在夜里“约会”(羽化),傍晚喷药正好能“堵”住它们。有户种柑橘的人家就摸透了红蜘蛛的脾气:这小东西在春秋季的晴天午后最活跃,跟着它们的“作息”调整喷药时间,防治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三成多,真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作物的“年龄”也得考虑。刚出苗的小苗嫩得像娃娃,经不起浓药“折腾”,用量得减一半;作物开花、灌浆的时候,就像姑娘家出嫁前,得少用“化妆品”(农药),尤其要避开那些会伤害花粉、果实的药剂。更重要的是守好“安全间隔期”——就是喷药到收获的“等待期”。比如黄瓜喷了百菌清,得等7天才能摘;白菜用了毒死蜱,最少要等14天,让农药有足够时间“挥发”,保证咱吃的东西安全放心。
施策:得其法而效兼优
精准施药是个“巧办法”,既能省药又能减少污染。就像给人看病,哪不舒服治哪:蚜虫、粉虱爱在嫩梢和叶子背面“扎堆”,就重点喷这些地方;钻心虫躲在茎秆里,就对着茎基部喷药,或者直接把药灌进虫洞;土传病害藏在土里,就用灌根或土壤处理的方式“对症下药”。这么一来,比漫天撒网似的全株喷药,能省三成以上的药,真是“好钢用在刀刃上”。
农药混用得讲“规矩”,不能像拌凉菜似的随便混。搭配得好,能“1+1>2”,比如杀虫剂和杀菌剂混着用,能同时对付虫害和病害;但有的药天生“不对付”,混在一起就“打架”——像有机磷类杀虫剂遇上碱性药剂,会分解成没用的“废品”,甚至产生有害气体。不确定的话,先拿个小瓶子做实验:按比例倒点药,摇一摇,要是清清爽爽的就一起用,要是变得浑浊、结块,赶紧让它们“各走各的路”。
给农药加点“小帮手”,效果能更上一层楼。比如在药里加点点展着剂、渗透剂,药水就能像涂了胶水似的粘在叶子上,不容易被雨水冲掉;对付那些“顽固”的杂草,在除草剂里掺点植物油助剂,能帮着药剂“钻进”杂草叶子里,让它们乖乖“认输”。不过这些“帮手”也不能多加,得按说明书来,不然可能帮倒忙,伤了庄稼。
善终:慎其行而险无踪
施药器械的清洗是个“细活儿”,可别小看它。不同农药的“残留物”可能在器械里“捣乱”,比如除草剂的残留混进杀虫剂里,喷到庄稼上,可能把苗“误伤”了。正确的清洗步骤得记牢:喷完药先用水把药桶、喷头冲三遍,再用5%的碱性溶液(比如肥皂水)泡半小时,最后再用水冲干净。尤其是喷过激素类除草剂的器械,更得洗得“干干净净”,别让残留的药“偷偷”伤害下一季的作物。
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关乎咱脚下的土地。空药瓶、空药袋里的“余药”,就像藏着的“小污染源”,扔在田里、河边,会慢慢渗进土、水里。咱用完后把瓶子、袋子洗干净,交到村里的回收点,可别让它们在野外“流浪”。现在不少地方搞“以旧换新”,空药瓶能换点农资、日用品,既清了环境,又得了实惠,这买卖划算!
施药时保护好自己,比啥都重要。穿件长袖衣裤、戴副橡胶手套、套个口罩,就像下雨天撑伞一样,是基本的“防护装备”,别让皮肤直接碰药;喷药时别抽烟、吃东西,免得药剂“趁虚而入”;喷完药赶紧换衣服,用肥皂水把脸、手洗干净。这些事看着简单,却是守护咱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科学施用农药,是乡村农业走得远、走得稳的“基石”。它既需要咱懂点农药的“脾气”,又得在田里按科学规律办事,既保证收成,又护好生态。只有理性看待农药的作用,把每个环节都做扎实,才能让这位“守护者”真正为咱服务,守好村里的沃土良田,让咱种出的庄稼既安全又饱满,为绿色农业打下坚实的根基。

 
哲理故事推荐
  • 药治田畴:科学施用护丰登
  • 为助力乡村农业绿色发展,向村民普及科学施药知识,特撰《药治田畴:科学施用护丰登》一文。文章以通俗语言,将农药比作农耕“守
  • 2025-08-02
  • 未命名之色
  • 需要警惕说教感。把哲理埋在实验室事故的戏剧性场景里:颜料打架时飞溅的试管比长篇大论更有说服力。最后新色彩“像初生宇宙的星
  • 2025-07-29
  • 琥珀里的时间针
  • 程砚的指尖第一次触到那枚铜制怀表时,大别山的风正卷着松针掠过烈士陵园的石阶。玻璃展柜里的铜锈像凝固的血迹,指针固执地停在
  • 2025-07-27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