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西湖
都说晴西湖不如雨西湖,直至我亲身领略,才知所言非虚。
倘若说晴天的西湖是明艳的江南美人儿,光彩照人,那雨天的西湖就宛若身着素裳的仙子,如梦似幻,令人心醉神迷。
西湖烟雨氤氲,湖面升腾的雾气模糊了雷峰塔的轮廓,堤岸垂柳在雨幕中摇曳成深浅不一的墨痕,游船在涟漪中若隐若现。我们漫步在西湖边,湖水已经漫上了步道,雨丝借着微风直直地朝我们打来,好像略显狼狈——衣摆、裤脚已尽数湿透。但往右边一瞅,方才的烦躁又立刻被抹去。打着伞实在不方便用手机拍照,当我以一个极别扭的姿势试图框下西湖的美时,却发现,雨中的西湖,手机是照不出来的。她很远,很长,而手机这个小小的长方形,不能像人的眼睛那样移步换景,感受空间的连贯,时间的复杂。我选择用眼睛欣赏。雨中西湖的蓝,是纯粹的,比深海的蓝要更加沉静。细雨如丝如缕,如梦如幻,轻轻地、绵绵地洒落在湖面上,荡起了成百上千的小涟漪。就像天宫的织女,默默地编织着一幅无边的水墨画卷,将西湖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滴水都融入其中。
如此美景,可以洗涤万千烦恼。西湖有这么大的力量么?是的。或者说,身边的一切美好事物,都可以做到。毛姆曾言:“一个人能观察落叶、鲜花、从细微处欣赏一切,生活就不能把他怎么样。”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我们可以找到无限的美好和欢乐。生活常常忙碌,琐事纷繁,而我们却常常忽略了其中的点滴美好。然而,如果我们能像一位艺术家一样,用心去观察、欣赏,我们就能够从平凡中找到不平凡,从琐碎中体味出深远的意义。在大自然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无尽的生命力,鸟儿在西湖上空盘旋,路过的行人游客举着各式各样的伞,柳枝随风飘动,树叶打着转轻飘飘落到水面上……在这每一个瞬间里,烦恼、情绪都会被放空,感受生命力的具象化,我们会被这每一个瞬间治愈。
泛舟游于湖上,更是看到了别样的西湖,与岸边眺望西湖的感觉全然不同。
雨中的山,是画儿里走出来的。中国画里的山,总是上实下虚,似乎总有一种气在其间飘逸流动。如今我才算明白,西湖的山,就是这样的山。远处,雾气蔓延在山底,隐去了其形体。远山青蓝,再远一点,山的颜色一点点被稀释,与天,与雾交融。几缕孤云变成轻薄的棉絮,随意散落,仿佛希望为西湖留下她的清秀,不想为她多作打扮。雨越下越大,越下越急,雨点儿激起的水花溅到了船上,此情此景,不由得想到了苏轼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翻涌的乌云如同砚台中饱蘸的浓墨,却始终流出了山峦的轮廓,半遮半掩,雨水击打着水面,形成了万千涟漪。虚实转化在空间维度呈现出了多层次性,近处的雨滴具象可感,中景的山水半实半虚,远景则全部没入朦胧烟雨,正符合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这大概就是苏轼笔下的“山色空蒙雨亦奇”,又或者是辛弃疾笔下的“晚风吹雨,战新荷、声乱明珠苍壁”。料想古时候的文人们,也是看着这样的景色,写出如此脍炙人口的佳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我与古人欣赏过同一片风光,或许也发出过同样的慨叹,或许我们都能在这无垠的湖水中,忘记虚无的生命,找到片刻的安宁。这就是西湖的魅力。
或许我之后还会见到晴西湖,雪西湖等等,但这一次雨中西湖带给我的体验一定是最令我难以忘怀的。疾风骤雨的动态场景与水墨丹青的静态美感形成奇妙的平衡,这瞬间的冲击力早已在我的脑海中升华为永恒的精神印记,大概这就是宗白华所言“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于无限中回归有限”吧。
作者:刘苏婷 张鑫茹 徐冉 朱晓妍 邵韵洁 来源:泰州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