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山水
寄情山水
自魏晋以来“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以山水与田园为描写内容的诗作兴起,但是后世对山水田园诗的起源有着多种不同的看法,广义的说,中国古典山水的源头可以上溯到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是中国诗歌产生和发展时期,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那个时期不少诗歌都和劳动密切相关。《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其中《国风》的大部分是表现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对统治者的愤怒与控诉等,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面貌。“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采柔桑”,诗中描绘了一幅美好的乡村美景,由此可见,自《诗经》起,描写山水田园的诗篇散见于历代诗歌中,成了脉脉不息的河流。
如果说,《诗经》中有些篇章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田园劳动生活,可以看作中国古典山水田园诗的起源的话,那么,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山水田园诗派的出现,则是在魏晋时期。自陶渊明归耕后,便把田园山水真正纳入了审美与文学的视野。当然,一个文学流派的形成和兴起,并不是一个人所为,首先,那时地主经济兴起,庄园生活成了士大夫阶层现实而又理想的生活。环境变了,既改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也影响到他们的文学创作。其次,东晋以后,经济中心逐渐南移,南方山水田园细腻柔婉,使得这些自然物成为了文学表现的重要对象。再有是当时的社会各阶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使一部分人徘徊于追求功名与全身避害之间,于是“朝隐”之风盛行。
此外,当时“玄学”盛行,对山水田园诗的兴起起到了媒介催化的作用。当时的士大夫把能否领略山水自然之美作为衡量一个人的人格境界的重要标准。这种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和审美观点也是促成山水田园诗兴起发展的因素之一。魏晋以前,诗歌中有关山水田园自然风景的描绘并不少,但严格来说,大多数只是作为起兴的手法,并不是诗的主要内容,所以在这一时期,山水田园诗独立成了一个诗派。
到了盛唐时期,社会安定,国力强大,文人士大夫的物质生活优越,为其赏玩山水提供了条件。社会上佛道思想盛行,道家崇尚自然及返朴归真的追求为山水田园诗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之,山水田园诗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它或兴盛或不为人知,它记录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感情,也记录了古人对自然,对劳动的热爱。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循环的一天
- 循环的一天
——析《土拨鼠之日》
- 06-07
- 苦难中开花
- 苦难中开花
——《活着》有感
- 06-07
- 潭峪
- 登上潭峪的坝顶,举目北望,高楼林立,村庄相连,车流不息,天高云淡,像一幅活动的清明上河图。
- 06-07
- 一副高考门联引发的热议
- 洪江市芙蓉中学(以下简称“芙中”)校门,高挂着一副高考对联,“看世界稻都凤起高庙龙腾雪峰蟾宫折桂天不负
- 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