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简述《水浒传》中鲁智深的佛性

发布时间:2024-05-05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谈及鲁智深,我们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他,三拳打死郑关西,一下倒拔垂杨柳,一副糙老汉的模样,一副豪杰英雄的模样。但是他的外号确实以弱不禁风的和尚去取的“花和尚”这样的人和和尚有什么样的联系,又有何佛心,佛性呢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鲁智深的凶狠只是对于那些恶人的,而对于普通的平明百姓确是十分的善良的,是十分愿意去帮助他们的,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作为佛的一种怜悯世人。他为民除害,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疾恶如仇:他非常同情关心被当地恶霸镇关西欺侮的金家父女,在倾听完金氏父女的控诉后,主动向金氏父女赠送银两,亲自保护他们逃离虎口;等到金家父女逃离虎口后,他才来到镇关西肉铺前激怒郑屠,让其对自己动手,最终为民除害,这些表现了他的怜悯世人的佛心。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他仗义疏财,以自己去普渡他人:与金家父女没有任何关系,但当倾听完金家父女的控诉后,马上主动提出要给金家父女盘缠让他们回东京,当他掏出自己所有的银子觉得不够时,便向旁边的李忠求助银两,当李忠不爽利地摸出二两银子时,鲁达便认为李忠不仗义,将那二两银子丢还他。这里就能看出来,作为一个出家人的一种对于红尘的看淡,以及对于百姓的怜悯,这些都是作为一个佛所需要具备的必要的素质,为此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佛心,是那样的慈悲,那样的悲悯众人。
然后我们可以看鲁智深的居功不自傲,于功成之日不炫耀,不图丝毫一己的利益,他从不夸功,从不讲究名位的高低,总是兢兢业业地为维护百姓利益、梁山大业而奋斗。他不图“荫子封妻,光耀祖宗”, “只图寻个清净去处,安身立命”,在这一点上,他比梁山义军领袖宋江都显得光彩夺目。他甚至不愿“住持一个名山大刹,为一僧首”。他奋斗一生,别无他求,显示了高尚的品质。这些都与佛家所讲的无欲无求而像契合。
智深大师的一生,可以从这11个大事件中回看他的偈语。镇关西与野猪林两番流亡,再到二龙山落草,干的是不修善果的杀人放火。而这些不修善果与杀人放火的背后,正是一份顿开金绳,扯断玉锁的气概。金绳玉锁,金是富贵,玉是荣华,众生被金绳所缚,为玉锁所囚,这顿开与扯断,正是一种破坏性的超脱。
其他人的杀人放火,各路山贼草寇,从最早的少华山,再到十字坡,再到揭阳江,同样的杀人放火,为的是钱财权势。依然还在金绳与玉锁之中。
法家讲究诛行不诛心,然而修行却是心行相辅。宋江杀惜,杨雄杀妻,武松杀嫂与血溅鸳鸯楼,依然都在恩仇之中,而鲁智深却能跳出这样的恩怨,所杀皆是该死之人,是那样的佛学智慧。
鲁智深与金氏父女萍水相逢,桃花庄上只是一个路人,瓦罐寺与他没有半毛钱关系。相国寺收复张三李四,野猪林救林冲,对他来说亦是可为可不为之事,而这些所有,鲁智深都毫不犹豫出手相助。这就是佛家所讲的渡人,这就是鲁智深的佛心。
鲁智深圆寂时”留下的一首诗: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这正是鲁智深的佛性的一种解释,今日才知道那样的我才是本身的我,是佛心,佛性的我。
 
 
作者:许吴卿 来源:原创
  • 樱花雨
  • 一段故事温婉绵长,是灵魂间的对望生香,淡淡幽芳,温馨诗意樱花雨,绚丽缤纷漫天涯。我静静的陶醉在这花香韵浓,在这一片花海流连忘返
  • 04-30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