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 强农,教育兴农
传统农耕文明中,大批有远大志向的人,在艰苦农业劳动之余,仍坚持学业与进步,形成了“勤俭节约”“自强不息”等精神品质。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部分青年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因此,传承农耕文化,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耕读教育是学校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引导学生主动把美好青春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学校将耕读教育作为必修课,把社会实践从单一的教学手段上升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文化,能够让学生更了解基层,有助于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
所谓“耕”,即从事农业生产;“读”,即接受文化教育。耕读教育将农业生产与文化教育相结合,其在我国农耕历史文化中源远流长,无论对于农人还是文人,“以耕养家”“以读兴家”“耕读传家”都已成为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盛行的优良传统。
新时代赋予耕读教育新内涵的部分人认为,耕作是强度高、挣钱少的劳动。特别是随着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人力将会被大大解放。那么,在此时提出耕读教育,是否还有价值呢?“其实,现代智能机器人所替代的,是工业化时代对人类有副作用以及异化作用的劳动。”我国农机专家、扬州大学教授张瑞宏说,在农业机械化的背景下,当人们从满足生计的高强度农耕劳动中解脱出来后,农耕劳动不是没有价值了,恰恰相反,在21世纪人类迈向生态文明的背景下,农耕劳动价值将比任何时候都大。在脱离生计后,农耕劳动所携带的文化价值、精神价值以及生命教育的意义将更加凸显。“我认为,以前我们的教育,主要是在吸收全球教育的有益经验,耕读教育可能弱化了一些。目前,随着时代发展的脚步,统一的教育理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我们需要找到符合自身特色的教育模式。这时候,就需要重新审视耕读教育。”刘竹青表示,“新时代耕读教育的意义更大了,因为耕读教育和国家对于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是完全吻合的。”
新时代的耕读教育,要面向青年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和三农情感,汇集起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动能,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作者:魏湘 来源:聊城大学
- 《金手指》:讽刺与幽默下的科幻启示
- 《金手指》这部电影,是一场独特的视听盛宴。这部由喜剧、科幻和恐怖元素交织而成的作品,让我不禁陷入深思。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部电
- 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