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克林索尔的夏天》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5-08-08 阅读:
    来源:陈祉涵 辛向阳 安徽中医药大学
 
赫尔曼·黑塞的《克林索尔的夏天》更像一帧被阳光烤得发烫的油画,油墨里混着酒精的辛辣、颜料的涩味,还有夏末空气里濒死的甜。克林索尔,这个用画笔对抗时间的画家,在那个被他称为“最后的夏天”里,把自己活成了一团随时会熄灭的火焰。
 
没有曲折的故事,只有碎片般的日常:和“李白”“杜甫”这些同样漂泊的友人在酒馆里痛饮,在画布上涂抹狂乱的色彩,在深夜的田野里追逐月亮,在黎明前的寂静里与孤独对峙。黑塞用近乎呓语的笔触,剖开了一个艺术家灵魂里的矛盾——对生命极致的爱与对虚无的恐惧,对永恒的渴望与对毁灭的迷恋。克林索尔说“我是季节的孩子”,他像蝉一样,把全部生命都押给这个夏天,明知秋日的肃杀就在转角,仍要在阳光下抖落最后一点金粉。
 
最动人的是他与时间的角力。画布是他的战场,色彩是他的武器。他画燃烧的晚霞,画扭曲的树木,画醉酒后摇晃的人影,那些笔触里没有安分,只有一种急于抓住什么的焦灼。就像他反复画向日葵,不是梵高式的热烈生长,而是接近枯萎时的疯狂绽放,每一片花瓣都在呐喊:“我曾在这里。”他深知艺术无法战胜时间,却偏要用艺术在时间的洪流里刻下一道浅浅的划痕——这或许就是所有创作者的宿命:明知徒劳,仍要纵身跃入。
 
书里的夏天是有味道的。葡萄酒混着汗水的酸,松节油掺着泥土的腥,还有离别时友人衣领上的烟草味。这些气味缠绕着克林索尔,也缠绕着每个读这本书的人,让人想起自己生命里那些“最后的夏天”——那些明知会结束,却依然用力燃烧的日子。我们或许不是画家,但谁不曾像克林索尔一样,在某个瞬间渴望抓住稍纵即逝的光?
 
合上书时,仿佛能看见克林索尔站在夏末的荒原上,身后是燃尽的画布,面前是渐冷的风。他举起酒杯,敬即将到来的黑夜,也敬自己曾那样热烈地活过。这个夏天终究会过去,但那些关于存在、关于热爱、关于向死而生的碎屑,会像星子一样,落在每个读懂他的人心里。
散文随笔推荐
  • 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
  • 进入大学后,学习专业知识,是我们为职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如何在大学期间做好职业规划,关乎我们的人生选择
  • 2025-08-08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多彩大学生网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多彩大学生公众号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