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人人都在羡慕自己,过不得的生活,这句话便是我对围城最初的印象。这次有幸参加了围城的读书感悟会。将围城细细的读过一遍后,便又有些不同的体悟。
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这也是钱钟书先生围城中的一句经典语录,但却是我第一次读,第一次见到它便有种震撼。初读这句话,丑人嘛重点在于丑字,便意味着相貌不好,给人第一眼便有不舒适之感,于是大家往往不愿意去细看,细瞧这个人长什么样子。这便映衬了下半句,细看是一种残忍,是对我们观察者的一种残忍,因为见到了不美好的事物,或许会给我们带来不美好的心情。但回过神来再将这句话读一遍,便感觉到了不同之处,丑人关键确实在于丑这一字,但细看的残忍却不仅仅来自于观察者,也来自于这位被观察者丑人。在被观察的一瞬间这位丑人,便会从内心开始一丝一毫的挖掘自己的相貌不足之处,然后细细回想过去的人们对他这些不足之处的攻击与抵毁,便又将当时的心痛与悲伤细细的回忆了一遍,这才是一种真正的残忍。所以钱钟书先生说对丑人 细看是一种残忍。不光是观察者,也不光是被观察者对双方都是一种残忍,我又想到若观察者想到了被观察者的这一瞬间心理状态,他会不会内心有所愧疚,有所心痛,这不又是一种残忍吗?
一个人,到了岁还不狂,这个人是没出息的;到了岁还狂,也是没出息的。这第二印象深的便是这句了。这不就是我们当代社会的真实写照吗,就就以扶不扶摔倒的老人为例,你若扶了,但老人偏是故意的,讹了你的钱,人们便会讲,你太过年少无知,不懂这社会的险恶。可你倘若当做没有看见走开了,那么当路人看到后,如若还有人录了视频,你便会招来铺天盖地的谩骂,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网暴,大家会指责你没有公德心,没有道德感,甚至你的家人,你的朋友都会受到牵连,你的工作甚至都会丢掉。所有人都在指责你的不对,可是却从未有人想过若是第一种情况该会怎么办?这不正是钱钟书先生所说的,到了年岁该狂不狂,过了年岁该不狂却狂了的道理么。
读到这里,不禁佩服钱钟书先生所拥有的远见了,多年之前便写下了这通篇道理到现在仍有借鉴价值。经典果然是经典,在大浪淘沙之下仍能经久不衰,在一个时代就有一个时代的意义,一千个读者就能产生一万种不同的思想。
读时难解,合时难分。这便是经典的魅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