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浙财大财税学院“看乡村智变,探制造数新”服务团赴杭、甬探AI赋能乡村振兴与产业融合

发布时间:2025-07-07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人工智能深度重构高等教育形态的时代背景下,浙江财经大学积极响应“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改革,以培养复合型高层次人才为目标探索教育新路径。这个夏天,浙江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看乡村智变 探制造数新”实践团,以财税学子的专业视角,深入乡村、产业园与智慧工厂,寻访“AI+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从基层治理的数字赋能到制造业的智能革新,从产业生态的跨界融合到人才培养的跨界探索,队员们用青春脚步丈量AI赋能的广度与深度,在实践中思考财税专业与智能时代的融合路径。

一、AI+乡村治理:从“效能提升”看基层智慧

走进杭州皋城村,实践团成员们看到了一幅“数字赋能治理”的鲜活图景。村委会的数字驾驶舱里,109项功能覆盖乡村管理全场景——AI租房管理系统让租客刷证即完成登记,既破解了老年房东操作难题,也让流动人口管理更精准高效;智能手环实时监测老人健康数据,异常情况一键报警,用科技织密民生保障网;AI清廉数智平台通过“云监督”实现资金流向全透明,让每一分集体资金都用在明处。

这场实践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AI对乡村的赋能,本质是通过数据打通治理堵点,提升公共服务效率——这与财税工作追求“精准施策、高效配置”的理念不谋而合。当数字技术让乡村治理“经验决策”转向“数据驱动”,基层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民生服务的覆盖精度都迎来质的飞跃,这正是“AI+”在基层治理中的“财税智慧”。

二、AI+产业生态:从“跨界融合”看人才培育

在杭州人工智能产业园的座谈中,“AI+财税”的融合命题成为焦点。“单一技能已难适应智能时代,懂AI的财税人才将成为刚需。”园区郑总的话让队员们深有感触。张帆老师提到的“财税专业与数据技术深度融合”的培养方向,更让大家明晰了努力路径:未来的财税工作者,既要精通税法与核算,更要学会用AI工具挖掘数据价值、优化决策模型。

展厅里的智能产品则让抽象认知落地——四足机器人的算法逻辑,恰似财税系统的流程优化;AR泳镜的实时数据反馈,如同智能财税软件的动态监控。队员们意识到,AI与产业的融合不是“技术替代”,而是“能力升级”:就像园区企业用AI破解芯片卡脖子难题,财税领域同样需要用智能技术提升合规效率、降低征管成本,这正是跨界融合的“中国智慧”。

三、AI+智能制造:从“效率革命”看产业升级

宁波极氪工厂的“黑灯车间”里,实践团成员们看到了AI对制造业的颠覆性重塑。焊装车间670台机器人实现100%自动化焊接,总装车间157万种定制组合的背后,是AI算法对供应链、生产链、质检链的全流程优化。当工作人员介绍“±2mm的精度控制”时,队员们联想到财税工作中“精准核算”的职业素养——二者都追求“毫米级”的严谨。

更深刻的启示在于:AI驱动的智能制造,本质是通过降本增效提升产业竞争力,这与财税政策“涵养税源、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高度契合。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链条数字化管理,既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也为精准纳税、政策优惠落地提供了数据支撑,让“科技赋能产业”与“财税服务产业”形成良性循环。

结尾

从乡村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到智能制造的“前沿生产线”,这场实践让实践团成员们明白:“AI+中国智慧”的核心,是用技术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用跨界思维打破领域壁垒。作为未来的财税工作者们,唯有主动拥抱“AI+”,将专业知识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才能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服务产业升级、保障民生福祉中贡献青春力量——这既是实践的收获,更是面向未来的承诺。(王宇轩、王钰琪)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