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青春寻迹李祖,解码共富新篇:华中农大学子调研李祖村‘千万工程'实践样本

发布时间:2025-04-09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2025年1月15日至25日,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乡村振兴调研团”在队长周泽政的带领下,前往浙江省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开展以“追随总书记步伐,探访‘千万工程’典型示范村”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队员林鑫鑫、叶雅萍深入村落,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参与文化活动等形式,全方位了解李祖村在“千万工程”引领下的发展变迁,用青春视角解码乡村振兴的“李祖经验”。

走访调研:触摸乡村振兴的生动肌理

实践团队首先走访了李祖村党群服务中心,通过展板、纪录片及工作人员讲解,系统了解了李祖村从“水牛角村”到“国际创客村”的蝶变历程。作为浙江“千万工程”的典型代表,李祖村依托环境整治、创客引育、文旅融合三大路径,累计吸引265名农创客入驻,落地71个产业项目,2023年村集体收入达356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万元。队员们沿着总书记2023年考察路线,参观了“共富市集”“创客工坊”“有礼的祖儿”品牌馆,直观感受“环境美”向“产业美”“生活美”的转化逻辑。

恰逢李祖村举办年度村晚,团队成员与村民共同观看了非遗竹编展示、创客手作市集、乡村音乐会等特色节目。舞台上,返乡创业青年朱佳丽以一首《NEWBOY》点燃了现场氛围;运营公司工作人员以时尚走秀的方式向线上云村民展示着“有礼的祖儿”IP文创;台下村民与创客互动频繁,展现出“新老村民一家亲”的共富图景。“村里的变化太大了,现在不仅环境好,年轻人多了,连我们老人也能通过手工活在家门口赚钱。”72岁的村民李奶奶拉着队员的手感慨道。

深度访谈:倾听多元主体的振兴故事

为挖掘李祖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团队针对基层干部、运营公司和返乡创客开展深度访谈,累计收集访谈记录近100份,形成3万余字调研报告。在后宅街道人大代表、李祖村原村主任方义民的讲述中,队员们了解到“千万工程”实施初期,村两委如何通过“三改一拆”“水系治理”等攻坚行动改善村容村貌,又如何通过“新村民计划”“有礼分”治理体系将创客纳入乡村治理,实现“治理美”与“发展美”的双向促进。

浙江乡遇文旅CEO金子靖分享了职业经理人团队在李祖村的运营实践:“我们引入‘整村运营’模式,整合村集体、创客、资本三方资源,打造‘有礼的祖儿’文创IP,策划大地艺术节、乡村研学等活动,去年吸引游客超20万人次。”而作为返乡创客代表,方天宁的创业故事更让队员们深受触动:这位曾在北京百度工作的“90后”放弃高薪,回乡创立佩弦香堂,带领30余位村民参与香品制作,年销售额突破200万元,成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生动注脚。

实践成果: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在为期10天的实践中,团队不仅用脚步丈量乡村变化,更以专业视角梳理李祖村在人才引育、业态创新、文化赋能等方面的经验。调研报告聚焦“创客经济+非遗传承+数字营销”融合模式,提出“构建乡村创业生态系统”“深化‘新老村民’共富机制”等建议。

“大学生用年轻人的视角记录乡村、传播乡村,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方天宁在与团队交流时表示,希望更多青年关注乡村、扎根乡村,成为“千万工程”的参与者、见证者。据悉,实践团队后续将通过短视频、公众号等平台推出“李祖村振兴故事”系列报道,用新媒体力量助力乡村品牌传播。

从“环境整治”到“产业振兴”,从“单打独斗”到“共创共富”,李祖村的实践印证了“千万工程”“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强大生命力。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学子的此次实践,既是对总书记“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重要指示的响应,更是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生动实践。未来,他们将继续以专业知识赋能乡村发展,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光芒。

作者:周泽政 林鑫鑫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赴一场梨雪诗宴,共叙千年花间情
  • 辨明前路,引航梦想 ——人文学院举办公考指导分享会
  • 礼仪赋能成长——共建校园文明新高度
  •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翻译教研室召开教研工作研讨会议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