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科技大学学生聚焦大学生“躺平”现象开展深度研究
近年来,“躺平”一词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成为年轻一代生活态度的一种写照。苏州科技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大二学生程姗姗、姚佳丽、黄雯、徐文成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社会现象,开展了一项名叫“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当代大学生躺平心态的社会意涵”的研究项目,旨在深入剖析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和社会影响。
项目一开始,团队成员便投入到紧张的前期准备工作中。在2024年5月中旬至6月中旬,他们迅速完成组员分工任务,一头扎进各类文献资料中。从“躺平”概念的起源,到其形成的原因和不同类型,成员们进行了全面梳理。尽管与“躺平”有关的文献资料相对较少,针对大学生“躺平”的研究更是稀缺,但项目组成员毫不气馁,通过广泛查阅学术数据库、收集网络资料等方式,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紧接着,在2024年6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团队开启了文献检索和分析的征程。在此基础上,共同制定出详细的研究方案,并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反复修改,确定最终研究方向。这一过程中,团队成员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相互协作,不断完善研究方案,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随着研究的推进,在2024年9月中下旬至11月,团队成员基于61篇文献,撰写了《“躺平”现象深度剖析:结构化思维下的本质探索》文献综述。同时,为了更深入了解大学生对“躺平”的真实想法,团队精心设计了访谈大纲,项目成员通过角色扮演模拟访谈场景,不断挖掘潜在问题,对访谈大纲进行反复修改。并于12月,共同设计出一份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涵盖大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生活状况、对“躺平”的认知程度、自身是否有过“躺平”心态以及产生这种心态的原因等多个维度。
在顺利完成前期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础之上,项目正式进入调研阶段。在问卷发放方面,团队采用线上加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线上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等渠道发布问卷二维码;线下则在教学楼等人流量较大的场所进行实地发放。累计发放问卷22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到95%。在访谈方面,项目成员选取了16位来自不同学校、专业、年级、地域的受访者,访谈过程中,成员会提前熟悉访谈大纲,营造轻松的氛围,让受访者能够畅所欲言,同时,针对不同背景的大学生,成员会灵活调整提问策略,挖掘出更深入、更具价值的信息。
目前,团队已进入到深入整理和分析资料阶段,并着手撰写访谈报告等。在资料整理过程中,团队对收集到的访谈记录和问卷数据进行分类汇总。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资料。通过对访谈内容的深度分析,挖掘大学生 “躺平”心态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利用问卷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影响“躺平”心态的关键因素,并评估其影响程度。
此次苏州科技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生对大学生“躺平”现象的研究,不仅为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态提供了新的视角,也有望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项目团队将继续秉持严谨的学术态度,深入探究,力求为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程姗姗、徐文成、姚佳丽、黄雯 来源:苏州科技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躺平”项目组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心有光 向春行 ”志愿活动总结
- 2025年2月26日,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苏州理工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前往张家港沙洲湖职工活动中心参与了首届青春公益嘉年华
- 04-03
- “心有光 向春行”活动总结
- 2025年2月26日,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苏州理工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十几名志愿者前往张家港沙洲湖职工活动中心进行了首届青春公益
- 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