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有无数的英雄先辈告诉我们什么是爱国。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展示,给我们做榜样。而如今,我们往往把爱国挂在嘴边,却不知道什么是爱国。也许你经常在朋友身边督促他们爱国 ,让他们买国产手机,用国产车。只要用的不是国产就会遭到嫌弃,埋怨。在你仔细反思下,会发现这样是自私的,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得权利,而选择更好的也是每个人都会选择追求的。我们所认为的爱国似乎是错误的,爱国并非说出来得,是做出来得。靠说出来的是爱国宣传,所能做的是我们爱国的重要体现。努力学习工作是爱国,做好自己不给社会带来麻烦也是爱国。
我的定义之中爱国就是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为自己的国家所着想,在国家危亡之时,可以放下当下为国家所奉献。在国家需要你的的时候,无论在多远的地方 ,无论身处何职都会回到祖国接收应召。
但是,爱国既需要情感的基础,也需要理性的认识,更需要实际的行动。爱国不是简单的情感表达,而是一种理性的行为,要讲原则、守法律,以合理合法的方式来进行。只有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始终做到爱国的深厚情感、理性认识和实际行动相一致,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才是真正的爱国者。
曾有那么一个爱国英雄--杨靖宇他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 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诸如此类的爱国英雄数不胜数,他们将爱国情怀上升到名族,以身相献。
我们出生在这和平时代,没有武器横扫的战争,却有一场又一场的没有硝烟的战争。自03年肺炎以来,人们对传染病都存在畏惧之心。然而这一天来的却很快。2019年新冠的,让恐惧再一次盛行。铺天盖地的新词条“人传人”“核酸”“隔离”,人心惶惶。这时,中国作为一个首次面临疫情的国家,以一个大国姿态向全世界展示了疫情防控的重要性。
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剪影,它可歌可泣、可圈可点,也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冬末春初的这场疫情,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是在这场看不见敌人的战“疫”中,孕育并诞生了伟大的“抗疫精神”,有攻坚克难的奋斗与斗争精神、有积极作为的责任与担当精神、有充满信心的乐观与团结精神……。
正是这些“抗疫精神”,才让疫情形势出现了积极向好态势,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同样需要“抗疫精神”,因此,广大青年人尤其是青年干部要把“抗疫精神”融入到基层中,身心皆到基层,奋力书写心中所向往的“诗和远方”。在抗击疫情中,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的统一部署,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听从指挥、步调一致,科学调度,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各级领导干部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跑在前面、冲到一线,没有黑白天,工作连轴转,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有的甚至倒在了防控一线,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越是沧海横流,越见英雄本色。这其中最真实的情操就是爱国主义的家国情怀。爱国主义始终是奔涌于中国抗疫全程的思想主潮,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是贯穿抗疫斗争的精神红线。
在危险并严酷且残忍的疫情之下,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保护了我们。这是 90后、00后医务人员的爱国精神,面对整天穿戴的防护服,他们用笔在背后写着互相鼓励的话语。连续高强度的工作,他们依旧坚持在工作岗位。
价值观自信是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性的重要支撑,自信才有执着的坚守和自觉的践行。增强价值观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和追求,更是中国人民共同愿景的寄托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