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三下乡赋能乡村,青春力量筑梦田园

    发布时间:2025-08-21 阅读: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5年7月30日下午,福州工商学院“仁心暖霄”实践队一行十人,满怀热忱地奔赴乡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涵盖了多个专业,他们带着知识与技能,以青春之笔书写乡村振兴新篇。实践队将深入调研乡村发展现状,为乡村产业出谋划策,开展教育帮扶活动,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在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迈向新台阶 。

田野探行,开启实践新篇

   图为实践队队员身着统一红色志愿服,踏上乡村土地,沿着蜿蜒小径前行。

当日午后,阳光倾洒在乡间田野,“仁心暖霄”实践队队员们的身影与广袤田园、层叠山峦相融,构成一幅生动的青春实践图景。这一路,是远离校园喧嚣、贴近乡土本真的探索,更是青年与乡村双向奔赴的开始,实践队队员们带着知识与好奇,准备在这片土地深耕实践。

田间劳作,体悟耕耘艰辛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杂草丛生的农田弯腰除草,与土地亲密接触。

抵达田间,队员们迅速投入劳作。面对杂草丛生的农田,分工协作。弯腰除草时,额头沁出的汗珠滑落泥土。在与土地的亲密接触中,队员们真切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内涵。原本对农事懵懂的他们,逐渐掌握除草的技巧,田野里的每一次弯腰、每一滴汗水,都是青春成长的注脚,也让乡村的土地因青年力量的注入,焕发出别样活力 。

民俗探寻,触摸文化温度

        图为实践队队员合作搭建土窑,尝试用碎瓦片搭建窑体、燃起柴火。

除了田间耕耘,实践队还将目光投向乡村民俗。搭建在泥土中的传统土窑,承载着乡村世代相传的烟火记忆。在热心村民的帮助下,队员们围聚土窑,尝试用碎瓦片搭建窑体、燃起柴火,在火光与青烟交织间,感受民俗技艺的独特魅力。当看到亲手参与搭建的土窑燃起火焰,传统民俗的温度在队员们心中升温,这不仅是对乡村文化符号的触摸,更是青年传承民俗、延续文化根脉的生动实践 。

温情互动,传递青春关怀

图为实践队队员合作制作材料,确保干净整洁,为后续做准备。

活动现场,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协作有序。大家围绕在摆放着工具与原料的场地,专注于手中工作。部分成员负责清洗用于包裹的材料,将其仔细揉搓、整理,确保干净整洁,为后续包裹环节做好准备;另一部分成员则小心拿起待处理物品,以熟练或略显生疏但满是认真的动作,进行包裹操作 。过程中,成员们相互交流技巧,分享对烧窑工艺的认识,在实践里加深对传统技艺的理解。

此次制作烧窑材料的实践,不仅让团队掌握了烧窑前期关键步骤,更传递出对传统工艺的尊重与传承之意。通过亲身参与,成员们体会到传统技艺背后的匠心,也为校园实践注入了探索传统文化的活力。后续,团队将继续推进烧窑实践,期待以完整流程展现传统工艺价值,让更多人关注传统技艺传承 。。

青春赋能,共绘振兴愿景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田间合影,在乡村振兴的大地上留下青春足迹。

此次“三下乡”实践,福州工商学院“仁心暖霄”实践队以行动践行青年担当。在田间地头的辛苦劳作里,在民俗文化的探寻传承中,在与村民的温情互动间,队员们将知识转化为实践力量,为乡村带去青春活力。他们用脚步丈量乡土,用双手耕耘希望,既在乡村振兴的大地上留下青春足迹,也在实践中收获成长、明晰责任。

乡村振兴的征程漫长且壮阔,需要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注入。福州工商学院“仁心暖霄”实践队的此次实践,是青年投身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未来,期待更多青年学子走出校园,以实践为笔、以担当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更多精彩,让青春之花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绚丽绽放,共同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壮美愿景 。

 

校园新闻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