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飞翔自然,守护生态”社会实践团在鸟类专家李剑志和指导老师段欢的带领下,于2024年暑假期间赴益阳青龙洲生态公园及湖南城市学院秀屏山内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鸟类观测活动,旨在提升公众对鸟类保护的认知,推动生态保护理念的传播。
实践队员合照
为确保此次鸟类观测活动的专业性与科学性,实践团前期做了充分准备。线上,成员们借助“懂鸟小程序”和学院专家自主研发的“水鸟调查”APP,提前熟悉常见鸟类特征与识别方法;线下,积极向鸟类专家李剑志请教观测技巧与注意事项。活动日程安排紧凑有序,7月1日至7月2日,实践团在青龙洲生态公园进行样线采集;7月3日至7月4日,转战湖南城市学院秀屏山内开展观测工作。
专家向实践队员讲解拍摄到的鸟类
在青龙洲生态公园和湖南城市学院秀屏山内,实践团成员沿着预设样线,仔细观察、认真记录。据后续整理的样线调查报告显示,在青龙洲生态公园观测期间,共记录到野生动物20种119只,隶属于4目13科,其中包含画眉、领角鸮、蛇雕等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湖南城市学院秀屏山内观测时,记录到野生动物18种84只,隶属于3目11科,意外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点噪鹛。每一次新物种的发现,都让成员们激动不已,更加坚定了他们守护生态的决心。
实践活动中拍摄到的白点噪鹛
此次鸟类观测活动只是实践团生态保护行动的起点。后续,实践团成员还将投入大量时间整理材料,把近两年在学校、梓山湖以及益阳沅江南洞庭湖观测到的鸟类样本进行系统梳理,精心制作成益阳常见鸟类样本图集。图集完成后,实践团将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发放宣传,向公众普及鸟类知识,提高大众对鸟类保护和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
实践队员共同观测鸟类(青龙洲生态公园)
“飞翔自然,守护生态”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生态环境的热爱与责任。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鸟类、关注生态,共同为守护美丽家园贡献力量。相信在他们的带动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生态保护的行列中来,让益阳的天更蓝、水更清、鸟更多。(通讯员钟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