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探究吴敬梓文化,在社会实践中展现青年担当
7月5日至7月12日,滁州学院的队员们踊跃投身于暑期“三下乡”活动,走进全椒吴敬梓纪念馆,踏上了一段充满意义的文化探寻与社会实践征程。
全椒,这座历史底蕴深厚的小城,是伟大文学家吴敬梓的故乡。吴敬梓所著的《儒林外史》恰似一面锐利的镜子,深刻映照出封建社会的诸多弊病以及人性的复杂多样。滁州学院的队员们选择吴敬梓纪念馆作为目的地,这绝非一场普通的参观活动,而是对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与传承的勇敢尝试。
7月5日,活动初始,队员们满怀着崇敬与好奇,迈进吴敬梓纪念馆的大门。那古雅的建筑风格,宛如时光的魔法,瞬间将众人带回吴敬梓生活的年代。馆内陈列的丰富文物、详实史料以及栩栩如生的雕塑,生动地呈现出吴敬梓的一生及其创作历程。
在参观期间,队员们专注地聆听讲解员的解说。讲解员讲述吴敬梓家族的兴衰沉浮,从富家子弟到历经生活磨难,最终成为伟大文学家的历程,深深触动了队员们的心灵。当听闻吴敬梓因洞悉科举制度的腐朽,决然放弃仕途,以笔墨揭露社会黑暗时,队员们不禁对他的勇气和担当油然而生敬意。
7月6日至10日,深入探究《儒林外史》的创作背景和内涵时,队员们愈发体会到这部作品的伟大之处。书中如范进中举后的癫狂、严监生临死前的吝啬等形形色色的人物,这些经典形象不仅是文学创作的结晶,更是当时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真实写照。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文学作品具有跨越时空的强大力量,能让后人清晰洞察历史的真实面容。
这八天的活动里,我们团队的队员们并非仅仅充当被动的参观者。他们积极主动地与纪念馆工作人员互动交流,提出诸多有关吴敬梓研究、纪念馆文化传播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纪念馆资源开展教育的问题与建议。
此外,队员们自发组织文化宣传活动。他们在纪念馆周边向游客和当地居民发放自制的宣传手册,手册内容涵盖吴敬梓的生平事迹、《儒林外史》精彩片段解读以及纪念馆参观指南等。这些宣传手册凭借简洁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吸引了众多目光,有效提升了吴敬梓纪念馆的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
最后两天,除了在纪念馆内的活动,队员们还深入全椒当地社区和学校。在社区中,他们举办文化讲座,向居民讲述吴敬梓的故事以及《儒林外史》中的为人处世之道。居民们纷纷表示,这类讲座使他们对家乡的文化名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他们重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
在学校里,队员们与当地中小队员进行面对面交流。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以及对《儒林外史》的理解,激发中小队员对文学和传统文化的兴趣。有队员组织小型读书分享会,鼓励中小队员积极阅读经典作品,并引导他们思考书中人物性格特点及其背后的社会意义。
从教育意义来讲,这次“三下乡”活动为滁州学院的队员们提供了一次珍贵的成长契机。他们在实践中锻炼了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通过深入探究吴敬梓和《儒林外史》,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历史文化知识得到极大提升。
对于全椒当地而言,滁州学院队员们的到来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思路。在队员们的建议和宣传下,吴敬梓纪念馆有望吸引更多游客,进一步推动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社区和学校中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当地居民和队员的精神生活,使传统文化在当地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弘扬。
回顾这八天的历程,滁州学院队员们在全椒吴敬梓纪念馆的“三下乡”活动圆满落幕。但这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队员们表示,他们将把此次活动中所学的知识和体验带回校园,分享给更多同学。同时,他们期望未来有更多机会参与这类文化传承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滁州学院队员暑期“三下乡”前往全椒吴敬梓纪念馆的活动,堪称高校队员与地方文化深度融合的典范。它展现出当代大队员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及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相信在这类活动的推动下,吴敬梓的文化遗产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为璀璨的光芒,滁州学院的队员们也将在社会实践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成长为有担当、有文化、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