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银龄筑梦同行志愿服务实践团”这支由康复治疗、医学营养、眼视光技术等多学科的12位学生与1名教师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于2025年7月15日开始为期21天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团队成员怀揣着为基层群众送健康、送温暖的初心,跨越江苏、安徽、山东、内蒙古四省(区),深入30多个地市的乡村与街道,为当地老年人提供了测血压、测试、康复按摩一系列贴心的基础服务。
图为团队成员出发前集体合照。供图:薛小涵
为精准对接服务需求,团队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发放问卷400余份,同步开展实地调研,系统掌握乡村老年群体健康管理现状,发现其存在血压监测不规律、眼部疾病筛查滞后、慢性疼痛护理缺失等突出问题。针对上述痛点,本实践团精准施策:建立定期血压测量及健康档案,同步开展视力检测与用眼卫生宣教,运用专业手法提供康复按摩以缓解关节肌肉劳损,以针对性服务填补乡村康养“最
后一公里”,切实保障老年人健康。
图为团队成员深入乡村进行宣传并收集调查问卷。供图:张梦琪
在23个行政村的广泛推广前期,团队组织“银龄健康护航”集中宣讲,志愿者结合区域老年健康数据,系统讲解血压异常早期识别、视力退化预防及居家按摩规范,通过教具演示与案例分析强化认知,引导老年人熟悉服务流程与配合要点,为精准服务奠定基础。
宣讲结束后,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的同学携带血压计走进老人家中,按照标准化流程为老人们测量血压,绑好袖带、调试仪器、等待数值稳定,每一步都细致规范。针对血压偏高的老人,志愿者会轻声叮嘱减少高盐食物摄入,每日监测血压变化;对血压偏低者,则建议适度增加饮水量与活动量。数值同步录入健康档案,为后续跟踪服务留存精准数据,让专业建议融入日常起居。
图中展示的是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的同学正在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服务。供图:李丰宇
与此同时,眼视光技术专业的同学在携带专业视光仪器入户后,协助老人调整坐姿,通过视力表与验光设备完成基础检测,仪器精准捕捉屈光状态与眼底情况,结合前期调研数据,筛查出老花眼、白内障等常见问题。检测过程中,志愿者专注操作仪器,记录各项指标,为后续用眼卫生指导积累依据,用专业设备填补乡村视力检测的空白。
图为队员为老人屈光检测场景。供图:晋凤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慢性疼痛问题,康复治疗专业的同学运用专业康复手法为老人开展按摩服务。通过按揉肩颈、推拿腰背等穴位,缓解关节僵硬与肌肉劳损——这些不适多源于日常劳作积累的慢性损伤。手法遵循人体解剖学原理,既能放松紧张肌群,又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如此针对性操作,既解决当下疼痛,更通过肌肉放松预防劳损加重,让课本的理论知识直达老人身边。
图中展示的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同学们正在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服务。供图:牟一诺
本次暑期“三下乡”活动累计服务数百名老年人,通过精准化健康服务,有效缓解了乡村老年健康服务资源短缺的现实难题,切实填补了血压监测、视力筛查、慢性疼痛护理等领域的基层服务空白。实践过程中,团队将专业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既为乡村老年人送去了可及性健康保障,也为高校学子参与基层服务积累了实操经验。活动形成的“调研-服务-反馈”模式,为构建常态化乡村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参考,推动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实现深度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