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
 

三十七载湖工人,一心一意育桃李

昏黄的路灯下,一对老夫妇拄着拐杖慢慢走进。他们衣着朴素,身子佝偻,步履蹒跚,岁月在他们的脸上留下深深的痕迹,只是那一双眼隔着眼镜依旧透着清明,他们就是将三十七年青春奉献给湖南工程学院的退休老教师夫妇——丁树模和孙立湘。

孙立湘,1962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主编《实用演讲礼仪》《凡人演讲辞》《实用写作与口才》等,还以“丁香花”笔名将历年生活经历出版成书籍《无花果》。丁树模,教授,中共党员,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1962年与妻子孙立湘任教于湖南工程学院,先后担任过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图书馆馆长等职务。工作期间,丁树模的研究成果曾刊登各大出版社、主编《液压转动》等教材得到广泛使用,曾获湖南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两次被评为省优秀教师。1992年被评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9年两人受聘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学院,随后结束了在湖南工程学院长达37年的教书生涯。

初成湖工师,万事开头难

“刚来的时候,这所学校可没有现在这么大。”孙立湘摘下老花镜,将大家的思绪拉回到1962年。据夫妇俩回忆到,丁树模在毕业时因为鼻腔疾病被分配到气候较为温暖的湖南。当时,湖南工程学院的名字还是“湘潭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没有多媒体教室,也没有电子教材,炎炎夏日,一支笔、一本书讲到大汗淋漓。孙立湘说自己的“人生第一课”发生了不少“糗事”,课前在衣柜里反复挑选能够“镇住”同龄学生的衣服,课堂上被学生“恶意刁难”,课后因近视误将人事处处长认作调皮学生。回首往事,其中的酸甜苦辣都让两位耄耋老人潸然,而他们与湖工的不解之缘也由此开启。

教书坎坷路,育人迫切心

“没有!从来没有!一天是老师,一辈子都是人民教师。”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教师们只能被迫放下书本,进入工厂和工人们一起工作。尽管这样,孙立湘也会在空闲时躲在工厂机器后面偷偷拿出《人民文学》认真阅读。在如此严峻的条件下,丁树模夫妇并没有放弃,反而更坚定了在教育领域发光发热的决心。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在后来的工作面试中,钻研于文科的孙立湘恰恰正是因为有在工厂做工的经历,学会了几门技术,就被一家只招理工科的学校破格录用。

育人不平凡,救人于深渊

在多年的教书育人的时光里,“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是丁树模夫妇一直秉持的理念。在学生眼里,他们是诤友、密友,是可以信任的“亲朋好友”。夫妇俩至今仍珍藏着一些和学生们的“回忆”。孙立湘回忆道:“我最自豪的事情是我挽回了三个年轻的生命!当时,学生在寝室因抑郁准备跳窗自杀!”孙立湘知道后,为防止学生情绪过于激动,一个人脱了鞋子,悄悄地走到她身后,将学生拖回安全区域……三次救人,三次将患病的学生从深渊中拉上来。

回首六十载,桃李遍天下

从1999年离开湖工后,丁树模夫妇仍然心系同事和学生们。因此,每隔一两年,他们都会回学校短住一段时间。每当碰到当年调皮的学生,他们都还会亲切地称呼其为“小鬼”,畅谈当年趣事。在七十周年校庆期间,丁树模、孙立湘作为湖工发展史的参与者,与7000余校友共同见证湖工开启新的征程。丁树模夫妇对湖工的蓬勃发展流露欣慰之态,对湖工学子寄予了新期望。他们表示,学校的时光是很珍贵的,希望湖工学子要以学业为主,积极参加活动与比赛,充实度过大学时光,不给青春留下遗憾。

从1962年到1999年,丁树模夫妇将三十七年的青春献给学生,献给湖工,献给教育事业。大学毕业初至湖工,中年离开湖工,晚年多次重访湖工,他们生命中超过半数的故事都与湖工息息相关。时光荏苒六十年,容颜苍老赤子心,纵然岁月流转,而两位老人在湖工校史中依然熠熠生辉。
时间:2023-03-30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持将五色笔,夺取锦标名
  • 持将五色笔,夺取锦标名
  • 力学笃行终获甘泉,孜孜不倦今朝梦圆。在秋日暖阳里,大地收到了落叶的亲吻,大四学子们也收到了远方来信的拥抱。
  • 03-30
  • 把握方向,科学规划,勇往直前
  • 把握方向,科学规划,勇往直前
  • 鲁迅曾经说过:“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 03-30
  • 我以我手执新笔,我以我心绘前程
  • 我以我手执新笔,我以我心绘前程
  • 一个国家的进步,镌刻着青年的足迹;一个民族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面对时代赋予的重任,怀化学院的优秀学子们选择以奋斗作为青春
  • 03-30
  • 怀梦笃行,善作善成
  • 怀梦笃行,善作善成
  • 张杰同学曾担任过校级及院级等多个职位,主要担任过的职位有:怀化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分会副主席兼怀化学院涉江文学社会长
  • 03-28
  • 怀化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优秀学生干部李雯欣专访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