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0日,学校发出疫情相关信息,经管学院党委副书记马翔宇老师第一时间在学院学工队伍中发布关切信息,提醒大家关注学生群体信息和动态。紧接着21日,教育部发布了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安排,那一刻作为敏感的一线学生工作者,我们意识到战“疫”工作已经开始了。
随后连日的疫情变化让经管学工的每个人都绷紧神经,大家打起十二分精神,做好充分准备,加入这场战斗中,为学生守好“责任田”。马翔宇老师带领大家,第一时间从假期状态切换到工作模式。彻夜摸排学生每天的日程和身体状态,详细核查每天的接龙是否有异常情况,耐心询问家居湖北或者与武汉有接触史的同学有无身体不适,全面思考如何做好延迟开学的相关解释工作以及如何掌握“宅”在家中的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情况……所有这些细致入微的工作成为每一名学工老师每天必须拿下的“阵地”。大家从节日气氛中即时抽离,一个个变身“超级演说家”,当起了学生早上起床的“闹铃”,甘愿成为一些学生眼中的“讨人厌”。在战“疫”关键时期,与学生同向同行打好这场全民阻击战。
变身战士,准备战斗
1月23日,武汉封城。各方消息铺天盖地,各种工作群的消息相对前几天开始密集起来。自22日提醒所有班主任疫情现状后,23日上午,按照相关要求和安排,大家随即开始紧锣密鼓的一天:统计出经管学院共计2155名本科生和209名研究生中湖北籍、武汉籍学生详细信息。此外,出于工作经验,大家还提前整理了学生的详细信息汇总以备后期需要。
作为学院学工队伍的一分子,费衍慧结合自身院团委书记相关工作,第一时间提醒团干部关注疫情变化信息,指导团干部制作疫情相关微信推送。要求各位班干部第一时间汇报班级舆情,通知学院团委暂停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在各位班主任和学生干部的积极引导下,同学们对疫情变化整体都有了比较理性的认知。下午学校发布了一系列紧急工作预案以及系列统计表格后,她按照相关要求查缺补漏,补齐所有要求数据和信息。并第一时间在班主任群和班干部群,建立每日工作汇报制度。由于疫情需要,各方信息和要求的数据开始随时变化,越发细致,工作难度和强度也直线上升。一开始还全力配合的学生以及学生干部,开始出现了一些抵触和抱怨。1月24日,她在询问一名学生的当前日程和家人情况时,一名同学直接反问:“老师,你不觉得你这是侵犯隐私吗?”面对同学的抵触,她没有委屈也没有怨言,反而换位思考学生的心态。于是费衍慧决定专门投入一天时间做好班主任和班干部的思想工作。她一遍遍真诚的沟通,让学生一方面理解了她的工作需要,但更重要的是理解老师是为了每一位学生健康的真心,大家渐渐解开了心结。
类似的事情是学工队伍都会遇到的问题,微信朋友圈和微博等成为了大家密切关注的对象,发现困难就第一时间解决,遇到问题敞开沟通。就这样,师生形成了共同价值观同盟,坚定了这次战“疫”胜利的信心,也为后期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彻夜接龙,不漏一人
从1月23日至今,全国各个系统的战“疫”工作机制也逐渐成熟,经管学工也在上级工作部署下,完成了学院所有本科学生和研究生的寒假信息统计,掌握所有湖北籍学生的去向和所在地,以及与湖北人员接触和往返湖北的学生情况。学院还对学生每日状况施行打卡统计,辅导员值班开展统计工作,并将留校学生情况以及返京、出境等情况及时反馈。截至目前,学院已完成对所有打卡学生的全名单整理,坚持每日准确上报。
为了形成这样一个每日密切关注和定时接龙的“习惯”,每一个学工人付出巨大的耐心和毅力。因为节日的缘故,尤其面临00后学生的生活习惯,每天一早睁眼就开始的摸排,让大家一开始都头痛不已。经常有到了时间还没有接龙的同学,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每次都耐心联系,发私信,打电话,和家长沟通,提醒他们注意防护。慢慢的,拖拉的现象越来越少。
不论什么时间,不论什么地方,不断翻看手机信息和敲打键盘是我们隔空战“疫”的一种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当前状态下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尽到学工人那一份应有的责任。
师者初心,关爱学生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学工教师和学生干部们拧成一股绳,坚守责任,共同守护学生身心健康。
学生们也感受到了来自学校大家庭的关系和温暖。学校建立了专门的信息宣传机制、心理健康防护机制、应急工作机制等,充分依托网络平台,坚守互联网阵地,推出系列防疫战“疫”文章,做好防疫知识普及、防疫心理疏导等工作,同时拓宽网络育人空间,号召所有师生及时学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安全公益网络课程”以及《老师请回答—疫情防控特别节目》,并整合线上育人资源,鼓励学生及时正确了解疫情相关,并把握假期时间、努力提升自我。
学生工作队伍是学生们是最长情的陪伴者和引领者,时刻关心爱护学生,这才是师者初心。相信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定会取得战“疫”胜利,武汉加油,中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