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翀奋斗成就卓尔不群

在自动化学院的实验室,大多数时间你都会看到一位沉稳帅气的大男孩,他就是自动化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1501班的学生——张翀,2017-2018年度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获得者。
专注认真,乐于助人

“第一次见张翀学长是在智能系的实验室里,感觉他是一个很严肃,又很认真的人。”这是智能科学与技术1602班汪承昊同学对张翀的第一印象。他说张翀白天基本都待在实验室里,晚上熄灯了才回宿舍,他很钦佩张翀专注认真的学习态度,想多向他学习。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张翀为人热情,乐于助人。每逢比赛前夕,他都会为低年级同学耐心讲解机器人有关知识和比赛流程。参赛时,他和队友明确分工,团结协作,遇到困难时群策群力,问题总能迎刃而解。学习之余,他还经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在得知自己获得国家奖学金时,张翀表示自己既开心,又惊讶。他认为学校和学院有很多优秀的同学,能够得到国家奖学金是对他大学生活努力奋斗的一种认可,更是一种督促。他告诫自己不能停滞不前,必须更加努力,才能对得起这份荣誉,不辜负父母、老师对自己的期望。

厚积薄发,成绩斐然

成为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张翀经历了一个不断努力,突破自我的成长过程。刚进入大学时,他就定下目标:学好专业知识,争取获得保研资格,继续深造。定好目标后,张翀就开始了一步一个脚印向上攀登的奋斗过程。

大学一年级张翀就申请进入了智能科学与技术系的视觉与学习实验室,学习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三年多的坚持与专注,让他在专业学习研究中逐渐崭露头角。2018年他在陈雯柏老师指导下,开展零样本图像分类研究,并以第二学生作者身份在第二届亚洲人工智能技术国际会议(The2ndAsianConferenceonArtificialIntelligenceTechnology,ACAIT2018)上发表论文《一种改进的零样本图像分类方法》(AMethodforImprovingZero-shotImageClassification)。同年1月,他加入北京大学数字视频编解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成为一名研究实习生。在实验室期间,参与英伟达智慧城市挑战赛(NVIDIAAICITYCHALLENGE)车辆异常检测项目,负责图像去抖与背景提取工作。并在学院老师与北京大学老师共同辅导下,通过扎实研究,最终在2018IEEE第四届多媒体大数据国际会议(2018IEEEFour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MultimediaBigData,BigMM2018)发表论文《实现高效的同步检测和分割》(TowardEfficientSimultaneousDetectionandSegmentation)。此后,在北京大学田永鸿教授的推荐下,他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吕教授(Prof.Lu)合作完成了基于弱监督学习的目标检测研究。

截止2018年9月,张翀先后荣获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国家励志奖学金两次、学习优秀二等奖学金两次、科技创新一等奖学金一次、科技创新二等奖学金两次、社会贡献奖学金一次;两次荣获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级“三好学生”;2016年参加全国大学生智能设计竞赛获全国二等奖、华为专项奖;2017年参加全国机器人锦标赛获全国冠军三项(长跑、短跑、举重)、亚军两项(自主避障导航路径规划、点球)、季军一项;同年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获北京赛区二等奖。

不忘初心,心怀感恩

张翀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深知自己责任重大,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身先士卒,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大学一年级加入校学生会办公室工作,三年来,他秉承踏实、用心的态度,尽心尽力为老师和同学服务;来自农村的他,深知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生活中,他勤俭节约,勤工俭学,通过自己的努力,减轻家庭的负担。

张翀是一个心怀感恩的人。他想要感谢的人很多:从大一开始,就在实验室一直辅导他的刘琼老师,给予他很多帮助。自动化学院的陈雯柏老师,为他提供了很多参赛和实践的机会,并一直用心辅导。还有李宗贤、黄志铖两位学长在保研路上一直给他鼓励和帮助。还有他的同学们,陪伴他大学四年的成长。

最终张翀成功保送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他说:人各有长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他只是在科研学习的路上比别人走的快了一点。让我们用最诚挚的祝福祝愿张翀能够早日实现他的理想,为母校争光,为家乡争光,为国家争光!
时间:2023-01-11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张翀奋斗成就卓尔不群
  • 张翀奋斗成就卓尔不群
  • 在自动化学院的实验室,大多数时间你都会看到一位沉稳帅气的大男孩,他就是自动化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1501班的学生——张翀
  • 01-11
  • 李国成以心暖心课大于天的教授班主任
  • 刘城霞我与改革开放同成长
  • 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作为大学生记者,我们有幸采访到与改革开放同龄的刘城霞老师,听她讲述成长经历以及与信息科大之间具有独特印
  • 01-11
  • 周哲海我与改革开放同龄
  • 周哲海我与改革开放同龄
  • 从内蒙古赤峰到首都北京,从普通助教到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副院长,让我们一起听听这位改革开放的同龄人对历史和自
  • 01-11
  • 王久和乡村电工高考圆梦
  • 王教授您好,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恢复高考后首批大学生,您能否介绍一下高考前您正在从事什么工作?自己当时的学习状态如何?
  • 01-11
  • 葛新权从知青到学者
  • 葛新权从知青到学者
  • 侯亚南:葛教授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作为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参加考试的历史见证者,您能否根据自己的经历介绍下1977年恢复高考时
  • 01-10
  • 许宝杰请接过新时代的接力棒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