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究公共数据开放背景下红色资源的数字化保护路径,南京审计大学经济学院“数承红韵”挑战杯团队前往贵州习水土城“四渡赤水”纪念馆开展实地调研,积极了解当地红色资源的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现状,并同南京红色资源发展现状进行跨区域对比研究。
图一南京审计大学“数承红韵”挑战杯团队
数字技术赋能保护文化传承
“四渡赤水”纪念馆中多处设置电子大屏,文物通过3D扫描与建模跃然其上,高精度的数字化建模让文物的原始形态得以永久就保存,为后续的研究展示和修复提供数据支持。经场内工作人员描述,建模技术的背后是是庞大的数字档案库,系统化整理各类文物的历史背景、故事和相关资料,便于长期保存和高效率检索。
图二四渡赤水数字化建模
互动展厅为游客带来生动的数字化互动体验。纪念观在展陈设计中融入数字化互动元素,多处设置书本形状翻页触摸屏,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关内容进行观看。每个展厅各图文物品前都设置二维码,游客可通过手机扫描获取相关详细介绍及个性化语音讲解服务,或通过AR技术观看动态的历史场景还原、人物故事讲解等,极大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同时,馆内开发的VR体验项目,可以让游客“亲身”体验红军四渡赤水的艰难历程。
图三四渡赤水数字化展演

图四四渡赤水数字化展演
参访过程中,团队成员采访了展厅负责人。负责人表示,数字化在文物修复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对受损文物进行虚拟修复,为实际修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在环境监测与保护方面,通过过数字化对纪念馆内的温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进行实时检测,确保文物保存环境的安全与稳定。
从历史到云端共享促进转型
为深入了解公众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认知程度与现实期待以及公共数据开放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中的实际作用,团队针对遵义市民和游客发放了大量问卷进行线上线下问卷摸底,共收集有效问卷1183份。通过对问卷数据的深入分析,团队发现,大部分游客表示体验过红色文化主题在线课程,并经常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平台,查询到纪念馆定期发布红色文化相关内容,凸显了公共数据开放在提升红色文化传播效率方面的重要作用。
图五团队合影
此次调研活动让团队成员深入了解贵州遵义红色资源的数字化保护与利用的具体情况,为团队研究提供相关实践依据。“数承红韵”挑战杯团队将继续以实际行动,推动红色文化数字化保护与应用的创新与发展,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