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团队探究二维蛭石水伏发电新路径
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浪潮中,能源需求如汹涌潮水般不断攀升,能源结构转型已然成为刻不容缓的时代命题。过度依赖化石能源,不仅引发了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更如同无形的推手,加剧着全球气候变化。作为气候治理的积极践行者,中国坚定提出 “双碳” 目标,在清洁能源探索之路上奋勇前行。而水,作为地球上最大的能量载体,吸收着约 35% 的太阳能,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潜力。然而,当前水体能量利用多局限于水力发电、潮汐能发电等传统方式,这些技术受地理条件限制大、生态影响高且供能不稳定,反观水的蒸发过程,这个持续且能量惊人的自然现象,却因现有技术瓶颈而未被充分挖掘利用。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群充满激情与创造力的学生,勇敢地站了出来,组建起一支怀揣梦想的科研团队。他们深知,在能源技术创新的道路上,每一次突破都可能为世界带来新的希望。团队成员来自不同专业,涵盖材料科学、能源工程、化学等多个领域,专业知识的碰撞与融合,为他们的科研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攻克蒸发能量回收的难题,团队成员日夜钻研文献,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灵感。当了解到现有蒸发能量回收技术依赖成本高昂、工艺复杂的纳米材料合成,且能量转换效率低下时,他们决定大胆尝试,另寻出路。经过无数次的讨论与论证,团队将目光锁定在廉价的蛭石上。
从选用蛭石作为原材料的那一刻起,团队便踏上了充满挑战的研发之路。他们不断摸索绿色环保的制备方法,在实验室里反复试验,一次又一次调整参数。制备二维蛭石薄片的过程困难重重,有时因为温度控制稍有偏差,就导致实验失败;有时又因剥离过程中力度不当,前功尽弃。但这些挫折并未让他们退缩,反而激发了他们的斗志。终于,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他们成功从蛭石块体中剥离出二维蛭石薄片,并构建起二维蛭石纳米通道膜。
紧接着,团队对蛭石膜进行性能测试。当发现蛭石膜展现出优异的亲水性,独特的水锚定效应使水化层能牢固锚定在通道表面时,大家激动不已,这意味着他们找到了关键突破口。凭借这一特性,团队全力搭建二维蛭石纳流水伏发电机。在组装装置的过程中,又面临着设备调试、线路连接等诸多问题,团队成员们分工协作,白天泡在实验室里调试设备,晚上查阅资料寻找解决方案,常常忙到深夜。
功夫不负有心人,该装置在室温条件下,无需任何外部能源输入,就能持续两周稳定输出 1V 左右的电压,这一成果成功打破了传统水伏材料的效率瓶颈,为蒸发能量收集带来了全新的曙光。目前,该学生团队的这一创新成果已申请相关发明专利 1 项。
这份凝聚着青春汗水与智慧的成果,不仅彰显了青年学子在能源技术创新领域的无限潜力,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年轻一代在科研道路上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青春的力量足以点亮绿色能源的未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项技术有望在未来大规模应用于能源领域,为缓解全球能源危机、推动能源转型与气候治理贡献不可或缺的青春力量,也将激励更多青年学子投身科研创新,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作者:Chen Yuliang 来源: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 Technology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大学生课堂上“身临其境”学知识
- 我们的考题是地震后的救援,现场大屏幕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地震灾害现场,身边的房屋坍塌,目之所及的四个模拟人是需要我们紧急救援的对象
- 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