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考题是地震后的救援,现场大屏幕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地震灾害现场,身边的房屋坍塌,目之所及的四个模拟人是需要我们紧急救援的对象。”5月6日,在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灾难救援实训中心,《急诊医学》的课堂考核正在进行,学生们体验了一场“身临其境”的考试。
让急救知识 “动” 起来
走进该校医学院灾难救援实训中心,映入眼帘的便是巨大的电子屏幕,地上则摆放着数个身高1米78、体重60kg的高仿真危重症患者,一旁则是各类急救设备。随后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负责人刘兰香老师打开教学设备,只见该虚拟实训平台可以模拟多个灾难事故场景,如地震、交通事故、化工厂爆炸等。
打开交通事故场景,警报声此起彼伏,电子屏幕显示着消防车正在灭火,救援人员迅速抢救公交车上的受伤乘客。选择化工厂爆炸场景,一声巨大的爆炸声瞬间响起,爆炸现场大火蔓延,消防车和救护车正紧急赶往实施救援。“这些都是很真实的灾难现场,学生很难去到这些现场。我们就通过智能化创伤及重症模拟训练系统打造了这些场景,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感受急救的紧迫性,体会到急救就是争分夺秒。”刘兰香说。
“同学们都很喜欢在这里上课,课本上的知识都活起来了。在真实的急救场景下学习,感觉学习效果更好。”临床医学2023级6班王叶娜说,这学期她所上的《急诊医学》就是在这里进行授课,“在模拟场景中,我们小组就像是急诊小分队一样,赶往现场实施紧急救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学习了止血、伤口包扎、心肺复苏等紧急救治操作。”
临床医学专业的刘诗语同学告诉记者,在化工厂爆炸这一场景中,团队需要对4名高仿真危重症患者实施紧急救援,患者伤情各异,有烧伤,有骨折,还有的出现心脏骤停。“我们只有8分钟时间实施救援,这就对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急救水平要求很高。”刘诗语说。
将化工生产“搬”进课堂
在该校绿色化工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身临其境”的学习实践也同样正在进行。老师使用数字化教学工具进行化工工艺操作、分析检验、燃煤电厂烟气处理等实践教学内容讲解,学生在电脑端完成教学任务,如同玩闯关游戏一样学知识,了解化工场所每个工种的工作内容。
“这堂课特别有意思,我们和玩游戏一样,在虚拟仿真平台进行实践操作,学习工作流程和内容。每一个环节都有任务,比如发生安全事故要开展工作时,就有安全帽、防尘毒面具等防护用品的使用等。”机电工程学院2023级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陈哲慧说。
此时,在化工安全生产的模拟学习中,学生可以选择外操员A、外操员B、安全员以及班长等不同角色执行安全任务。2023级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单昭乐体验后说:“每一步都有工作内容,每一个人又有不同的任务,这和我们在书本上学习完全不一样。一步步都是我操作的,而且还有对应工作场景和3D画面,印象十分深刻。”
这样的课程不仅有趣,对学生来说更有价值。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文晓敏介绍,无论是磷化工、盐化工还是硅化工,化工生产设备与原料的特殊性使得化工类实践教学存在“三高三难”问题,“我们的学生很难去到现场开展化工安全生产相关实践教学,但是化工安全生产又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因此我们就借助虚拟仿真平台,让学生通过平台去体验式学习了解。”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不仅让学生沉浸式体验化工生产操作,平台操作内容更是和化工企业生产场景高精度匹配。“学生在虚拟仿真平台学习的实践内容和企业实际生产几乎完全匹配,这样我们的学生到企业就可以直接上手。”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古永红说。据悉,该校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化工技术、化工自动化技术共开设专业课程76门,其中应用到虚拟仿真教学的课程共计37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