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9日早上08点,负责人王老师召集新一期全体志愿者于绵阳市中心医院行政楼社会工作科会议室举行志愿活动开幕式,讲解注意事项和后期活动安排,并于之后对所有志愿者进行急救培训,内容包括有心肺复苏和海姆立克急救法。
随着暑假假期接近尾声,大学生的志愿道路却从未停歇,千千万万大学生仍抓紧时机借着志愿四川等平台努力提升自身的技能和经验,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做出贡献,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值此绵阳市中心医院新一期志愿活动的开幕,来自不同高校的不同专业的九名志愿者共聚一堂,聆听老师教诲,学习志愿精神,立下合约规定,正式开启为期一周的在院志愿活动。虽每位志愿者分属不同岗位,但同样地,每位志愿者在心中怀揣着热爱、激情、善意、坚定。
在急救技能培训室里,王老师向在场所有志愿者展示了专业且实用的两种常见急救技能,即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心脏起搏等)和海姆立克急救法。前者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评估现场环境安全、判断意识脉搏、清理口腔异物、打开呼吸道进行人工吹气、胸外定位按压、同时还包括AED的正确使用;而后者主要演示背部叩击法、腹部冲击法,并结合不同场景合理判断应用不同处理方式。其中老师反复强调自身安全意识、救人意识、求助意识,并强调掌握急救技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正如王老师所言:“奉献精神是高尚的,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志愿服务是几乎是每个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志愿活动可以传播爱心、传递文明,志愿者在进行社会服务的同时,也将爱心和文明传递到了这个社会中,志愿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王老师亦言:“作为志愿者,我们不提倡'舍己救人',而是'保己救人',不提倡'见义勇为',而应该是'见义智为'。国家和社会号召我们每一个人都尽量地去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在瞬息万变的生活中,意外事件难以预料。当面对突发情况,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不仅能帮助他人,更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普及急救知识,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和技能,已成为刻不容缓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