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青春力量,建设富强中国。在7月11日,广东海洋大学组织一批“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伍”前往湛江市遂溪县乐民镇开展助农行动,他们走进了乐民镇斑节对虾的养殖基地,决心为养殖户解决养虾问题。
古人云“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享有“中国对虾之都”的湛江大力发展其养殖业,奋力开创湛江水产养殖业新局面,为响应广东省省委关于城乡协调发展和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倡议,广东海洋大学于2024年7月11日组织了一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他们的目的地是湛江市遂溪县的乐民镇,目标是深入了解当地虾池养殖业的情况及其面临的挑战。他们决心解决虾农养殖问题。此次活动旨在为实践队提供第一手资料,以支持研发用于虾池清污和精准撒料的智能化机械设备,通过科技,帮助乐民镇的养殖户们养虾现代化,健虾富农,从而推动遂溪县乃至整个地区的虾养殖产业进步。
初到乐民镇,来自与广东海洋大学的大学生们,受到了当地基地负责人黄老板以及虾农们的热情接待,在黄先生的带领下,突击队来到了斑节对虾的养殖基地。突击队员们走街串巷,与虾农们进行深入交流,向养殖户们了解了养殖基地的运营模式,生产效率以及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交谈中,突击队员们了解到,当前养殖主要遇到两大问题,一是高效清理残饵 粪便有助于维持良好的水质,减少疾病的发生,还能提高对虾的存活率,最终促进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传统的人工清理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劳动成本较高。养殖户迫切需要一种能够降低清理成本的新方法,以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虾塘上为斑节对虾投放饲料时需要乘坐一辆辆泡沫板船在虾塘上泼洒饲料,这样子既费时又费力,而且虾农们长时间暴露在位于湛江的高温照射下,很容易中暑。
实践队员实地调研图片 张柏文摄
对这两大问题,突击队员们带来了刚研发的水下清污机器人,在养殖基地进行试验,将机器人放到虾塘水下,清洁池塘底的粪便残渣残饵,想要通过科技力量,助力虾农清洁水下污垢虾粪便和饲料。,健虾富农突击队的队员们迫不及待地向黄老板和基地的工作人员展示了他们团队研发的智能虾池清污机器人。队员们热情洋溢地阐述了这款机器的工作原理,它能够精准地清除虾池中的残留饲料,改善水质,从而提高虾的健康状况和养殖效率。他们详细描述了机器的运行机制,包括自动化控制、高效清洁和节能设计等核心特点。 在与基地员工的深入交流中,队员们不仅获得了对机器实际应用的宝贵反馈,还洞察到了机器可能存在的不足,如操作复杂性、维护需求以及对特定环境适应性的挑战。这些发现为团队指明了进一步优化和改进的方向,后期将持续研发,以确保这款智能机器能更好地服务于养殖业,真正解决养虾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机器人试验清理虾粪图 张柏文摄
同时我们突击队的队员们也参与进了向斑节对虾投喂饲料的行动中,他们在阳光下泼洒汗水,将青春二字肆意张扬,驭着一搜搜泡沐板“船”,通过引线驱动,游荡在虾塘中,为斑节对虾们均匀的撒饲料,他们按时“上班”,喂足小虾一日四餐,帮助虾农投喂饲料。亲身体验虾农生活,也帮助他们养虾育苗。也为后续助农科技的研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实践队员参与投喂虾饲料图 张柏文摄
据悉,广海的大学生们将在本月研制出新的投料船,并在乐民镇建立了一个基地,将在未来几年用科技力量,充分发挥高校智力优势,健虾富农,加大对乐民镇的帮扶力度,强力推进乐民镇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实践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聚集一堂,结合前期的沟通成果与实地考察的发现,以及这段时间劳动的收获成果展开了深入的讨论。这次的探讨使他们对遂溪县乐民镇的斑节对虾养殖产业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洞察。这次的体验为他们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养殖效率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广东海洋大学的健虾富农“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明确将以本地的具体需求为导向,通过科技的力量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的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队员合照图 张柏文摄
[通讯员:谢永涵]
[指导教师:陈庆龙]
[责任编辑:谢永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