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海洋之旅:一次心灵的洗礼与成长

发布时间:2024-08-01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多彩大学生网灵川县8月1日电(通讯员 范晶晶 方婉莹)在广西桂林市灵川县海洋乡的支教之旅,是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2024年7月,我与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漓漓圆上草”支教团队的伙伴们一同踏上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怀着忐忑与期待的心情迎接为期半个月的支教旅程。乘坐火车前往一千四百多公里外的海洋乡,天空晴朗、万里无云,我的头轻轻靠在窗户上,望向逐渐变得陌生的窗外,心中怀着无限向往与希冀,畅想着即将迎接的未来。
坐上桂林北站到海洋乡的大巴,我才真正有了到达异乡的实感。山路迂回,我有些晕车,可眼神一直盯着窗外,被外面应接不暇的风景所吸引。桂林的山,青峰挺拔,苍翠欲滴,如梦如幻。地平线上,连绵起伏的山峦宛如披着一层薄纱的美人,轻盈而神秘。阳光透过云层,洒落在山巅,映照出一片片金色的斑驳,让整个山脉仿佛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我对支教的期待达到顶峰。
图为经过井冈山站附近高铁窗外的风景 方婉莹 摄
       我是农民的孩子,却在城市里长大,对着乡村的生活熟悉又陌生。我心知乡村教育的闭塞,了解乡村与城市的差距,所以渴望能够为乡村的孩子们带去知识的光芒,帮助他们打开通往外界的窗户。然而,当我真正站在这三尺讲台之上,面对一个个求知若渴的孩子们,我才意识到,就在这小小一隅,书写着许多人的执着与梦想,播撒着万千阳光与希望,这也坚定了我的希望--和这里的孩子们进行一次心灵的交流与成长。
       这里的孩子都非常天真质朴,当我望进孩子眼里,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新课堂新生活的美好向往喷涌而出。我知道短短半个月的教学不能完全将我所学倾囊相授,可我认为如果我可以给孩子带去更加新的、更加开放的、更加包容的思想与知识,或许能够真正在孩子心理种下一颗种子,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来到这里,我教授的课目是英语,尽管我有着扎实的英语基础,但如何将这些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孩子们,却是我面临的一大挑战。所以在支教前的准备中我就下足了功夫,在网上捕捉的只言片语中我明白从大学生变为支教老师,身心进入完全陌生的环境,会有许多不适应,所以要充分做好应对各种情况的可能,做好角色转变的心理准备。同时我也关注了许多授课小技巧,学习了如何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结合孩子们的实际情况,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希望在我的努力之下孩子们的学习之旅会充满温暖与光明。
        有点遗憾的是在第一节课时我发现我的课程无法普遍涉及到所有学生。孩子们的年级不同英语基础参差不齐,这也导致在教学相同知识的时候有的孩子眼里亮晶晶满溢对知识的渴望,而有的孩子则蔫蔫的趴在桌子上无聊的哈欠不断。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耐心地与每一个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后,帮助他们克服求知路上的难题。在广泛收集老师和孩子们的意见后,我采取的最主要的手段是奖励机制:用奖品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用游戏帮助他们益智巧记单词。手段出奇的有效,看着讲台下坐的板板正正的孩子们,眼睛亮亮的发着光,稚嫩的脸庞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我的内心被一股无名的喜悦和满足充斥着。透过窗户的是夏日的微风,整个世界都是阳光美好的。
图为支教团队的老师在给中心校的孩子上课  吴肖娅摄
       世界的资源分配是不公的,所以才有了支教。海洋乡地处偏远,乡里的基础设施不是很完善,由于六月底的桂林洪涝灾害,乡里的水厂无法提供可达饮用的自来水。全乡的百姓便拎着大大小小的用具到海洋乡中心小学的泉井取水,桶装的、瓶装的,塑料的、铁的,合抱不下六人的泉井养活了整个乡的百姓和我们这些外乡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与自然的关系,就连着泉水变得紧密,变得亲密。
       海洋乡的孩子们可爱纯真让我每次想起来心里都是甜甜的,是他们让我知道原来支教也可以这么浪漫。每当我在校门口值班接送孩子上学时,孩子们会怯生生地跟我们分享他们在小卖部用五毛钱买来的冰淇淋、糖果、小饼干等小零食,他们含笑的眼睛叫人无法拒绝,干干净净到直击纯净的心灵。一声声老师好,一句句老师再见,让我在忙碌里看得见支教的意义和价值。或许在偏远一点的地方,没有那么多程序化的行为模式,在幼年更舒展的释放天性自由成长,可以多一些更加丰富层次的生命体验。
图为熊雪莹同学与她的情绪轮盘的合影 曹柯洁摄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名叫小莹的孩子。从她的课堂表现中我发现了她对英语有着浓厚的兴趣,尽管她坦言英语成绩最近不是很理想,可她的热情不减反增。小莹告诉我,她长这么大都没有出过乡,她希望走一条每一个成功出乡的孩子都走过的一条“老路”:从海洋乡中心校考上灵川县里的初中,再考入桂林市的高中,最后走向国内的一线城市大学!我也十分支持鼓励她的决定,她对我的倾诉和求教不仅仅是对我教学工作的肯定,更是激励我继续前行的动力。我想这或许就是教育的意义,一场双向奔赴的爱,一场特别的相遇,一次心灵的洗礼与成长,既照亮了学生也温暖了老师。小莹的梦想让我看到了乡村教育的希望,也让我更加坚信,我们的支教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阳光透过厚厚的云层,远处的天边泛起灿烂的红霞,祝愿这里的孩子们在以后的日子里乘风破浪,一帆风顺,熠熠生辉!
图为支教团队队员与中心校孩子写完心愿的合影 陈妍 摄
       从第一天到现在,时间过得很快,快到我还没准备就已过半,时间又仿佛过得很慢,让我能够清晰记得我和队友们相处的点点滴滴。我曾想过明明我们才相识不足十天,为何就有了这样深厚的友谊?或许是第一次我们在火车车厢里排排坐畅聊过往未来,或许是我们第一次破冰会议时分享自己介绍自己,或许是第一次我们团坐在一起玩一场沉浸式的剧本杀,或许是我们第一次在借用的厨房里为“大厨们”打下手品尝劳动的果实,又或许是我们一起在教室里备过的课,吃过的西瓜,看过的晚霞,散过的步,聊过的青春... ...我们的革命友谊在这一个个美好瞬间慢慢沉淀,生长出美丽的花,很开心能够遇见这么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这段回忆值得我永远珍藏!
支教活动尚未结束,但是我已有满满的收获,对未来的生活也愈加憧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知道,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它不仅让我成长,更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正意义。青春,总是以昂扬的姿态迸发向上的生命力,这一次的美妙旅程也为我的下一次出发积蓄力量,我会继续保持热爱,奔赴下一场山海,为乡村的孩子们带去更多的希望与光明!
 
投稿: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范晶晶 方婉莹
审稿: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黄凝一
 
 
作者:范晶晶 方婉莹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7月6日在蚌埠市渡江战役纪念馆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