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馆内文物,悟团结知识
为了解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非物质文化保护观念,7月10日,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赴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了中国马家窑彩陶博物馆,通过参观博物馆,了解当地优秀文化遗产,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
初入彩陶展区,讲解员就介绍了彩陶王,实践队员们都被其吸引,感叹其之大,上面的花纹之奇特,陶器外壁用黑泥绘有上中下三层纹饰,上层为花卉纹,中层为旋涡纹,下层为水波纹。据讲解员介绍,彩陶王是馆藏的唯一一件复制品,真品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可见其价值。彩陶上的纹饰并非只是为了美观,还有一些美好的寓意。葫芦纹有着吉祥的意思,多象征着多子,也有企盼丰收的寓意;在古代,青蛙能在洪水中生存,并且具有旺盛的繁殖能力,人们崇拜蛙,蛙纹也成了马家窑文化后期最流行的纹饰。在参观的过程中,实践队员们注意到,除了单个口的彩陶外,还有多个口的彩陶,有考古学者推测其为酒器,部落首领结盟时使用,彩陶也是当时人们交流的一种载体。
彩陶展区的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员来到了玉器展区。“人们在对石器打磨的过程中发现了玉,可以说,玉的发现离不开古人的勤劳与智慧。”当时讲解的馆长这样说道,对古代人民的创造力给予了极大肯定。展出的玉璧、玉环和玉琮等切口整齐,表面光滑,在那个没有精细切割工具的年代,真的很难想象是怎么做到的。不仅做工精美,玉器还可以看出古人的哲学思想,玉环和玉琮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天地的思考,天圆地方的思想展现得淋漓尽致。玉是按时间顺序展出的,可以看出玉的用途是在变化的,最初用于祭祀祈福,后来用途拓宽,逐渐有了装饰的作用,玉器也渐渐地有了一些改变,比如,玉环的内径变大,可以佩戴,还有了玉扣的出现。玉器馆不仅有玉器,还有一些青铜器和金银饰品,带着强烈的地域文化特点,出土了不少与马车和马匹相关的东西,据讲解员介绍,当时贵族出行多以乘坐马车或骑马出行,从马车上的一些饰品即可判断其身份。
这次博物馆的参观之旅,实践队员们有着颇多感触,这次博物馆之旅了解到了许多关于彩陶与玉器的知识,而且发现,参观博物馆是一种很好的民族交流的方式,通过交流,可以不断深化民族团结思想,促进民族团结融合。
作者:张廷先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寻红色印记,继承先辈遗志
- 6月24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探忆·裕农“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十堰市郧县的郧阳博物馆,探访以及学习杨献珍同志的红色革命精神
- 09-06
- 凝青春力量,焕乡村新生
- 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大力弘扬竹山美食文化,推广竹山美食品牌,让“好食材山中来”广为人知,吸引八方游客来竹山品尝地道美食,进
- 09-06
- 走进竹山篾编,感受非遗魅力
- 社会实践队员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篾匠肖友华的家中拜访,走近篾编手艺人不大的编织区域,队员们看到琳琅满目的竹编器具,肖老
- 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