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茶农的绿色银行:圣水茶场
“山川灵秀蕴圣水,茶圃叠翠飘清香。”6月22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探忆·裕农”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十堰市竹山县圣水茶场,探寻竹山茶农的乡村振兴绿色银行。
湖北省十堰市地处秦巴山区汉水谷地、鄂豫陕渝四省市交界处,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我国茶叶重要发源地之一,而圣水茶场位于“中国高香型生态绿茶之乡”竹山县。社会实践队员们跟随着圣水茶场讲解员的脚步进入了茶场内部,队员们首先浏览了圣水茶场墙壁上悬挂着的企业成立经过,从中队员们了解到,十堰已成为湖北四大茶叶主产区之一,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国家优势茶叶产区,被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鄂西北高香型绿茶基地”。随后队员们就进入了制茶的生产车间进行参观。讲解员介绍到,目前圣水茶场有多条生产线,先进、完善、配套的机械设施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节约资源,使其达到标准化加工,延伸茶叶产业链条,提升茶叶产业的科技含量,推动茶叶产业快速发展。机械化、标准化与干净、整洁、有序、文明的车间环境也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队员们来到茶工艺品展示区进行参观,讲解员介绍道,“自古高山出好茶”。“圣水茶”因气候温和,光照适宜,味道醇和鲜爽,留香持久,其色香味俱佳,品质上乘,加工工艺精湛,驰誉海内外。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中国名优茶金奖、湖北十大名茶、湖北名牌产品等殊荣。队员们在讲解员的指导下进行品茶,淡淡的茶香包裹了整个展示区......
“竹山高,山在云雾间,圣水甜,甜在心里面,女娲留下补天石,化作满山绿茶园……”从悠悠的圣水茶歌中,似乎能闻到茶的清香,看到竹山县宝丰镇圣水茶场的美景。秉承悠久的茶文化,在茶产业历经由弱变强、从小到大的嬗变后,圣水村变成一个弥漫在茶香中的美丽乡村。茶产业在增加山区农民收入、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竹山县有2万户、7万茶农聚于“圣水”麾下,“圣水”每年为茶农增收1.5亿元,人均增收3000元,通过产业带动,全县270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摘帽。
(编辑人:曾欣宇)
作者:曾欣宇 来源:社会实践者,百度
- 寻红色印记,继承先辈遗志
- 6月24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探忆·裕农“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十堰市郧县的郧阳博物馆,探访以及学习杨献珍同志的红色革命精神
- 09-06
- 凝青春力量,焕乡村新生
- 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大力弘扬竹山美食文化,推广竹山美食品牌,让“好食材山中来”广为人知,吸引八方游客来竹山品尝地道美食,进
- 09-06
- 走进竹山篾编,感受非遗魅力
- 社会实践队员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篾匠肖友华的家中拜访,走近篾编手艺人不大的编织区域,队员们看到琳琅满目的竹编器具,肖老
- 09-06
- 探寻先烈足迹,继承红色基因
-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革命精神永世长存。”6月24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探忆·裕农“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十堰市郧县的解放公园
- 09-06
- 追忆先烈英魂,继承先烈遗志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6月21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探忆·裕农”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到达十堰市竹山县施洋烈士
- 09-06
- 缅怀革命先烈 弘扬红色精神
- 在中华大地,无数如同许明清烈士的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英勇战斗,直到
- 09-06
- 竹山茶农的绿色银行:圣水茶场
- “山川灵秀蕴圣水,茶圃叠翠飘清香。”6月22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探忆·裕农”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十堰市竹山县圣水茶场,探
- 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