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藏今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第一手资料。”6月24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探忆·裕农”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十堰市郧县的郧阳博物馆,探寻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在十堰市的历史以及学习杨献珍同志的红色革命精神。
十堰郧县博物馆位于十堰市郧县城关镇新区街郧阳路,建筑面积为3086平方米。社会实践队员们抵达郧阳博物馆门口就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气息,一踏进博物馆的大门,迎面的就是一道棕褐色的墙,醒目的玻璃黑字映入眼帘:“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队员们浏览了一楼大厅入口前的博物馆展出分区以及藏品介绍后,先参观了郧阳博物馆极具特色的“郧县人”区,了解了人类起源;“唐濮王李泰家族墓”室,借助弘治大钟、象牙、兵器、青铜器、古陶、唐三彩等文物,体会历史的厚重感;绿松宝石馆,欣赏浑然天成的美与中国雕刻精湛技艺的结合。南水北调展厅更记录了20年来十堰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纯调水区、全域水源涵养区,300多万忠实的十堰“守井人”保水、爱水、洁水、护水、送水,始终倾力服务南水北调工程,确保一库碧水永续北送的历史进程。
接着就进入了社会实践团队重点参观考察的杨献珍纪念区,展厅的中心点有一座精心雕刻的杨献珍半身像,石像默默地注视着一切,平静而样和。展厅四周环布着杨献珍同志的革命事迹以及他本人撰写的各种理论成果。通过博物馆讲解员的介绍,队员们知晓了杨献珍同志的故事。1896年,杨献珍出生于湖北。1926年杨献珍外出求学,来到了湖北的武汉,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后,杨献珍成为了一名共产党战士。他在国共合作期间被数次逮捕进国民党的监狱,但他在狱中仍不屈服,和国民党斗智斗勇,几人甚至还在监狱中成立了党支部,领导监狱内的战士进行斗争。为了让监狱内的众人坚持住,他亲自为他们讲解马克思主义著作,为他们的心灵点起了一盏永不熄灭的社会主义明灯,帮助狱友度过了困难黑暗的牢狱生活。听到这里,队员们心中不禁油然而起对杨献珍同志的敬佩之情。
在新时代的年轻人更要接续传承、弘扬红色精神,像杨献珍那样追求真理、笃信真理、传播真理、捍卫真理,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会用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看问题,当好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承人。
作者:曾欣宇 来源:社会实践者,百度
- 寻红色印记,继承先辈遗志
- 6月24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探忆·裕农“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十堰市郧县的郧阳博物馆,探访以及学习杨献珍同志的红色革命精神
- 09-06
- 凝青春力量,焕乡村新生
- 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大力弘扬竹山美食文化,推广竹山美食品牌,让“好食材山中来”广为人知,吸引八方游客来竹山品尝地道美食,进
- 09-06
- 走进竹山篾编,感受非遗魅力
- 社会实践队员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篾匠肖友华的家中拜访,走近篾编手艺人不大的编织区域,队员们看到琳琅满目的竹编器具,肖老
- 09-06
- 探寻先烈足迹,继承红色基因
-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革命精神永世长存。”6月24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探忆·裕农“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十堰市郧县的解放公园
- 09-06
- 追忆先烈英魂,继承先烈遗志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6月21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探忆·裕农”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到达十堰市竹山县施洋烈士
- 09-06
- 缅怀革命先烈 弘扬红色精神
- 在中华大地,无数如同许明清烈士的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英勇战斗,直到
- 09-06
- 竹山茶农的绿色银行:圣水茶场
- “山川灵秀蕴圣水,茶圃叠翠飘清香。”6月22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探忆·裕农”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十堰市竹山县圣水茶场,探
- 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