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至21日,由南宁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14名本科生及8名研究生组成的“相‘邕’而‘剧’·民族团结践行团”结合数字媒体专业特色开展以“同护邕剧文化根脉,系紧民族团结纽扣”为主题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们深入南宁市博物馆、新会书院、唐山路社区等地,开展了邕剧主题宣传直播、邕剧社区采访、拍摄邕剧主题宣传记录片等形式的实践活动。沿途团队成员们拍摄和记录下了每个邕剧文化馆,实地深入访问,发掘邕剧背后的故事,力求重点探寻南宁邕剧的发展之路,以实地调研锻炼自身能力。
讲好南宁邕剧地方文化故事,传播南宁邕剧民族团结文化。南宁博物馆是一座以教育、展示、收藏、研究南宁历史文化遗产为主的地方综合性历史博物馆,里面存放着邕剧的文化物质遗产。团队成员们在前期文献查阅、数据收集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拟写采访提纲、撰写直播脚本,随后前往南宁博物馆,进行邕剧民族文化渊源历史调研、邕剧主题直播讲解、邕剧主题问卷调查及邕剧民族文化宣传纪录片录制等工作。
为了能够更好的宣传邕剧文化知识,团队成员们在南宁博物馆邕剧风采据点开展了一场长达110分钟的邕剧主题文化讲解直播。团队成员们讲述了邕剧剧目背后的中国故事和民族精神,与直播间观众们积极互动,耐心解答观众疑问。“这个就是邕剧啊?感觉跟粤剧差不多,主播可以拍近点让我们看得更仔细一点吗?”“是的,那边还有邕剧的面具,非常的多,我带你们过去看看。”“那个邕剧表演者的面具看起来有点吓人,但是他的表演好精彩哇”……直播间氛围非常热烈,收获了高达3.2万多点赞。

在此次调研活动中,团队成员们借助数字媒体技术,以“云参与”、“云展览”、“云直播”的方式传递邕剧民族文化知识,利用抖音直播、拍摄记录片的方式讲述邕剧的发展历程和精彩剧目故事,与接受采访的市民们、直播间观众们一同感受邕剧的独特风采。
聚焦邕剧民族文化社区传承现状,唤醒社区居民民族文化记忆。社区是非遗文化传承和传播的土壤。团队成员们聚焦邕剧民族文化社区传承现状与发展,前往唐山路社区进行街头采访和问卷调查,寻觅邕剧社区传承痕迹,调查邕剧民族文化社区传承现状。
7月16日,团队成员们前往唐山路社区进行街头采访和问卷调查,以调查、访问、呼吁的方式了解社区居民对邕剧的看法,唤醒居民的民族文化记忆。“邕剧,邕江的戏剧。我们小时候就听说过。现在很少听到这个邕剧了。小时候我们去喝早茶,听歌,听唱戏。现在除了在茶楼那边会看到有邕剧表演,其他地方很少见。我们现在都没有兴趣听邕剧,再加上我们忙自己的事业,已经很少听了。”一位阿叔在被团队成员采访时说道。
在此次调研活动中,团队成员们在唐山路社区前后共进行了15次街头采访,发放了157份问卷调查,共有172人参与。经过对调查问卷和街头采访的整理和分析,团队成员们发现:54.4%的人了解邕剧;94.37%的人认为邕剧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团结;78.95%的人认为邕剧能够凝聚人民内心,突出我们民族的精神。此次调研发现邕剧正在慢慢消失在大众的视野,大众对邕剧这优秀非遗文化不熟悉,但现在仍认为邕剧等地方性非遗文化在促进民族团结、突出民族精神方面具有重大价值。
以数字媒体技术为载体,探寻邕剧民族文化数字化发展途径。民族团结践行团追寻南宁市邕剧发展足迹,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南宁市博物馆”、“新会书院”等非遗传承基地进行实地研究、探寻,了解南宁本地多元化的非遗文化传承,了解当代邕剧存在的困境和发展情况,以新媒体视频为载体,利用新媒体平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带进大众的视野。活动过程中,团队成员结合实践活动内容,完成了数字媒体视域下少数民族地区非遗文化推广调研报告和邕剧主题宣传记录片。
此次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不仅培养了扎根实践、吃苦耐劳的精神,锻炼团队合作能力,积极弘扬志愿服务精神,还提高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