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踏寻红色足迹,弘扬铁军精神

发布时间:2023-08-30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皎阳似火,峰壑争秀。7月2日上午清晨,巢湖学院新四军第七师红色记忆的田野探碛与资料收集红色基因传承实践团踏上了一场追溯新四军第七师红色记忆的旅途。
       新四军第七师是一支在“皖南事变”血泊中诞生的部队,长期战斗于环巢湖地区,在抗日战争中作出了卓越贡献。作为我们此次实践考察的首站,新四军第七师纪念馆位于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红庙乡山水涧景区内,是一部鲜活的红色教材,蒐集、典藏着新四军第七师的大量资料,铭刻着江淮儿女反抗日寇侵略、信念如磐、自强不息、踔厉奋发的伟大民族精神。
富七师,甲全军
       参观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新四军第七师素有“富七师,甲全军”的美誉。而这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第七师的长远发展眼光与商贸智慧。第七师善假于物,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适时提出战略性举措,切实发挥巢湖多山易守难攻地貌优势,调重兵沿江、沿湖、沿路实行粮食封锁,实现粮食贸易管制和垄断经营。第七师目光长远,颁布政令致使商贸交易可持续发展,积极鼓励民间非货管物资自由贸易,降低通商税收的同时组织队伍保护过往商旅人身、财产安全,刺激巢湖经济增长,在促进技术文化交流的同时,又大力发展当地公营经济、公私合营合作社,形成公营经济在对敌贸易和军需、军工生产领域主营主导地位,带动民营商贸和手工业发展。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七师选贤举能,讲信修睦。引进并重用有文化、有能力、德才兼备的技能型、管理型人才。星海横流,岁月成碑。其政策制度、主张做法于当今之社会仍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军民鱼水情意浓
     “军队依靠人民,人民热爱军队”,讲解员饱含深情地向我们讲述道。展厅中展现群众开荒生产的一张张照片,无不撼人心魄:军民大运动、同心抗旱,人民群众慰问子弟兵、指战员帮助群众插秧、群众踊跃交公粮……实物无疑是军民始终鱼水不离的最好证明。“家有一斤粮,送去做军粮。家有一尺布,送去做军装。家有一个儿,送去参军打老蒋!”军民同行,勠力同心,大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使,“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所迸发的是无坚不摧的强大战斗力。新四军第七师在无为这块热土上与当地人民休戚与共,同生共死。
错位时空的相逢
       多少年风雨倾故国,多少波后浪推前浪,逝去不可追,未来尤可期,历史会铭记这刻骨岁月。实践团踏入新四军第七师司令部旧址,迎面扑来的是历史的气息。草顶复瓦平房,藓栖青砖院落。腐朽的木质方桌、床榻,将我们拉回革命先烈们践行初心、英勇斗争、中流击水、驰而不息的峥嵘年月。我们走过先烈们走过的路,感悟他们的一生,红色遗迹将我们置于错位时空中,驱使我们与先烈们相逢。峥嵘岁月里屹立不倒的伟业,多娇江山里前仆后继的英雄,都将成为我们心中不可磨灭的印记。这里发布的一个个号令,指挥着七师健儿奋战在大江南北,缔造了皖江抗日地区革命根据地。八十年风雨已去,曾希圣政委亲手嫁接的梨树依旧生机盎然,正如新时代之中国成就满树果实枝芽新。
       百世岁月当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青年一代是赤诚而热烈的,我们重温革命故事,感悟红色经典,领会斗争精神,加之勇气、理想,内蕴家国情怀于心,外化斗争精神于行,汇聚起来的便是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中国的磅礴力量。
 
作者:新四军记忆追溯小队成员 罗雅馨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