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湖南工商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地理学院暑期三下乡红色传承小分队一行来到十八洞村寻访扶贫脱贫红色人物,心中忐忑党的二十大代表、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施金通同志是否有时间与我们见面座谈交流,没想到施金通书记从长沙开会回来的第二天,2023年7月10日上午,便在村部亲自接见了我们,对我们大学生三下乡团队“弘扬和传播十八洞精神“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给予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一开始,我们就问起施金通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习近平总书记颁奖的情形。他依旧难掩内心的激动。施书记讲道,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接过“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奖牌,内心涌动着高兴与自豪,他为十八洞村整个集体自豪,并向我们表示:“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荣誉,更是我们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努力奋斗、做出贡献的十八洞村驻村工作队和所有的干部群众的荣誉。”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是干出来的!”现在的十八洞村充满活力与幸福的氛围,施书记还说到他与村民们共同的期望:期待习总书记再到村里来看看。
谈及十八洞精准扶贫奋斗历程,施金通书记说这集中体现了十八洞精神。十八洞精神就是:“永远跟党走,自主发展,前进的道路靠自己。”十八洞村不断壮大的自己的特色经济产业,推动新的基层治理模式发展,总结过去经验,十八洞村形成具有十八洞特色的基层治理新模式,按照环境卫生、社会公德、家庭美德、集体公益事业等方面进行集体分配,鼓励村民积极向上向善,自主发展,坚决抵制“花钱买懒汉”现象存在。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我们十八洞村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守正创新,锐意进取,推动十八洞高质量发展,“拔穷根,产业扶贫是根本。”十八洞村的乡村经济和发展要走在前列,发动老百姓共同参与十八洞村品牌打造,不断壮大十八洞村自己的产业(十八洞山泉水、苗绣、油茶、猕猴桃等产业),让老百姓真正富起来。
施金通书记还特别提到,十八洞村的发展靠什么?关键是人才。以前的十八洞村十分贫困,村民们都希望“走出大山”,留在村中的大部分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近年来村中“洄游”的年轻人增多了,十八洞村焕发着活力。要吸引年轻人到十八洞村来,尤其要建立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服务的机制、搭建好活动平台。他说,年轻人作为村中的后备力量,有着家乡情怀,对村中的事务和机制有所熟悉了解,有助于发挥他们的个人特长和优势,更好推动村里各项事业的发展。为此,我们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为返乡年轻人给予全方位支持,通过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联合社、联合十八洞相关企业,建立各种电商平台,为年轻人返乡创造各种发展机会、搭建创业平台。“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村中的年轻人得益于十八洞村一系列返乡创业机制的引导与激励举措,成为十八洞乡村振兴中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在得知我们团队同学都是公共管理专业的大一大二学生时,施金通书记特意跟我们分享了他对公共管理的理解。“公”即无私心的,大家的而非私人的,“共”指大家(团体)一起拥有的。并说,对于十八洞来说,“公共管理”就是要把十八洞村的所有事情办实办好,在村中形成协调和谐的气氛。不仅如此,施书记将“带领十八洞村的百姓过上好日子,让百姓们生活在最幸福、最美好、最快乐的环境氛围中”作为自己人生最高的目标。而“好日子”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裕,更是精神上的富裕,如村中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等。施书记热情洋溢的讲话,让我们深受感动。
施金通书记最后勉励我们脚踏实地,努力奋斗,行稳致远,早日成才。他以用水瓢弯腰舀水为例,不弯腰,不做出努力,是一定舀不到水的,而弯腰做出努力,是有可能舀到水的。他说,“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不付出一定没有回报。”他希望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在大学里规划好自己的人生,立志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实现人生最高目标,要有爱国情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成为国家栋梁。一定要爱国爱党,是施书记多次强调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