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9日电(通讯员 孙永奇 靳博文)古建筑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之一,能为研究中华历史文化提
良好的借鉴,为呼吁社会各界关注与保护古建筑,河南城建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三下乡调研团队于2023年6月27日前往新疆自治区哈密市对回王府进行实地调研。
回王府是哈密回族自治州的一处重要历史文化遗址,也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古建筑保存完整,具有较高的审美和历史价值。
在回王府,团队的任务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进行古建筑的实地考察,了解其构造和特点;二是与当地的居民和园区管理人员进行交流,探讨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在实地考察中,小组成员仔细观察了回王府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发现其结构严谨,屋顶雕梁画栋,因其位于西北内陆边疆地区,其风格游刃有余地融合了中亚、伊斯兰和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给人一种庄严而典雅的感觉。采用多进院落的布局形式,由前、中、后院组成。前院通常是门厅、花园和偏厅,中院是主要的居住区,后院是私人空间,如主人的卧室和休息区。材料发方面多使用木材和砖石等传统建筑材料。木材常用于建筑的柱子、横梁和檐口等部分,砖石则用于建筑的墙体和地面。采用回族典型的拱券形式展现出回族建筑的独特魅力。在交流活动中,部分成员与当地的管理人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了解到古建筑保护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工程保护、文化传承、社会环境等等重要的是制定详细的保护规划,明确保护目标和措施。规划应包括建筑修复、环境保护、管理措施等方面,确保综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而整个过程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同时还应通过举办展览、讲座等形式,加强对新疆回王府保护意义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因此只有通过全面的保护措施,才能有效地保护和传承新疆回王府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图为队员量取建筑门框尺寸的照片。通讯员 孙永奇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们与居民讨论关于保护古建筑看法与方法。通讯员 孙永奇 供图
除了古建筑的调研外,队员们还参观了当地的历史文化景点和民俗风情。前往了哈密的夏宫和公主墓,这些历史遗迹的存在使队员们更加了解了当地的历史文化,也为古建筑保护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素材。这些经历让队员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新疆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也增强了对古建筑保护工作的责任感。
回到学校后,团队整理了实践收集到的资料和数据,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成员们对于古建筑保护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了解到不同地域和不同风格的古建筑都有其独特的价值,需要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保护。也明白了古建筑保护不仅是文化遗产的保护,更是传承和发扬国家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同时,整个团队也看到了哈密回王府和其他古建筑相对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一些文物遭受了风蚀和人为损害,这给队员敲响了警钟,并发誓将用自己的努力去推进古建筑保护事业的发展。

图为团队返回学校后集中讨论调查结果的场景。通讯员 孙永奇 供图。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不仅增加了对于古建筑保护的认识,也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在调研过程中,队员们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队员也与当地的居民与管理人员建立了联系,为日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这次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队员的知识和经验,也拓宽了队员的眼界和思维方式。
总之,这次三下乡到新疆哈密回王府进行古建筑保护调研的实践活动对于整个团队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经历。通过实地考察和管理人员交流,深入了解到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和困境,并建立了合作关系和学术交流渠道。这次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队员们对于古建筑保护的理解,更提升了队员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队员们相信通过这次实践活动的经验和积累,能够为古建筑保护事业的发展做出更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