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与展望:剖析南京师范大学科学基金团队项目进展

2022年,来自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师范)专业的本科生团队将在南京各大幼儿园开展“童年的危机与化解——基于3-6岁人工智能时代“原住民”当下生活”的调查研究。本项目响应学校为鼓励大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为我校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选拔优秀项目所设立的“南京师范大学学生科学基金”,现已成功立项并在火热进行中。

本研究旨在探究人工智能时代的童年危机。在调查了解3-6岁人工智能时代原住民的童年生活现状基础上,探究人工智能时代典型童年危机,尝试分析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选题放眼于时代背景与社会热点,立足于儿童,通过多元的视角了解童年,打破对童年的传统认知,探索童年构建的有利条件。同时,研究采用广泛的视角重新认识童年,认识童年消逝的多方面原因及表现,认识童年构建的多元化因素及方式,探究童年消逝与童年构建间的内在联系。

在本研究已经顺利完成的第一阶段,研究者采用线上问卷的方式,线上问卷突破时空的限制,可大范围地对众多被调查对象进行同时调查,节省人力、财力和时间,也更加方便对调查结果进行定量研究。问卷经历了预发放和正式发放两个阶段。

在预发放阶段,研究者在问卷中向答卷者询问修改建议。研究者收集到答卷者针对问卷提出的质疑困惑与调整建议后,进行分类梳理并进行相应的问卷题目调整。问卷预发放所收集到的数据也支持了题目的信度检验。研究者根据信度分析结果进行问卷题目删减调整。

在正式发放阶段,研究者投身于南京市4所幼儿园(包括2所城市园、2所农村园)的幼儿、家长、教师以及社会大众,调查36岁幼儿健康、娱乐休闲、家庭、朋友与重要他人、个人成长、自我实现等生活方面的现实状况,收集海量珍贵资料,为下一阶段的访谈和个案研究做铺垫。

通过第一阶段的研究,研究者能够通过实际调查结果,进一步分析总结童年危机的多种表现,探寻多重童年危机的内在原因,使得研究后期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保卫童年的相关建议。

在第二阶段,本研究采取访谈法和个案研究法,使用两种访谈方式,包括非正式访谈和半结构化正式访谈。

在非正式访谈中,研究者与儿童、家长在自然情境下讨论:儿童日常生活活动、儿童与重要他人的生活互动以及儿童生活中智能产品的使用情况。研究者及时记录整理语音资料。自然情境中的访谈能减轻儿童、家长的心理压力,获得真实的资料。非正式的访谈中了解到的儿童的童年生活体验与童年生活现状信息,为研究者与儿童、家长进行正式访谈提供了方向与支持。

其次,个案研究是指采用各种方法搜集有效完整的资料,对单一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的方法。它的任务是揭示研究对象的形成、变化特点和规律,以及影响个案发展变化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个案研究基本目的在于描述与揭示:在描述的过程中进行解释。

本研究的研究主题是人工智能时代的童年危机与化解。在已有问卷和访谈的基础上,研究者展开对有童年危机的典型案例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

笔者会持续跟进报道研究最新进展。

 


 
时间:2022-10-31 作者:王静怡 文静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 关注:
  • 凝微光之力,塑民族之魂——金科1班“聚微光成星河”主题活
  • 八十九载 筑梦深蓝
  • 八十九载 筑梦深蓝
  • 十月金秋日柔轻,程序员节迎校庆。叶落无痕,时光有迹,壬寅双庆,木铎金声阵阵,育德树人,抒写百年华章,海韵湖畔,续写辉煌灿烂。
  • 10-28
  •   “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观看二十大开幕式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