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触摸历史温度:我们眼中的崇儒祠传承之路

发布时间:2025-06-22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触摸历史温度:我们眼中的崇儒祠传承之路

  在泰州的老巷子里,崇儒祠静静伫立了四百多年。作为大学生,当我们第一次走进这座纪念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的祠堂,青砖黛瓦间流淌的历史气息,瞬间拉近了我们与明代哲学思想的距离。

  这座始建于1576年的建筑,像一本立体的史书。它经历过明清时期的修缮,在近代遭受过破坏,又在1986年后重获新生。漫步其中,我们惊叹于苏中建筑技艺与江南园林美学的完美融合:三堂一祠的规整布局里藏着古人的营造智慧,西侧园林的曲径回廊又让祠景相映成趣。每一处雕花窗棂、每一块铺路石板,都在诉说着泰州学派"百姓日用即道"的思想内核。

  崇儒祠不仅是座古建筑,更是文化传承的鲜活课堂。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这里留存的文物史料,能让我们触摸到明代哲学思想与社会变迁的脉络;每年的祭祀仪式和国学活动,又将"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延续至今。记得参加研学活动时,听老师讲解王艮主张的平民教育,突然意识到古人的智慧与现代教育公平理念竟是如此相通。

  但在探访中,我们也看到了挑战。虽然崇儒祠已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却依然以静态展览为主,略显单调的展示方式难以吸引年轻人。我们几个同学讨论后,想出不少"金点子":用VR技术复原当年讲学场景,让游客"穿越"回明代课堂;设计文创产品,把泰州学派的经典语录印在书签、笔记本上;还可以和学校合作开发研学课程,让更多同学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既是历史的见证者,更应该成为文化的传承者。从崇儒祠的一砖一瓦中,我们读懂了文化自信的根基;而用创新思维让古老文化焕发新生,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相信未来,这座承载着泰州记忆的祠堂,会在我们的努力下,继续书写新的传奇。

作者:马佳希 徐明钰 陈黄莹 孟垣彤 董岩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安大学子三下乡:探寻磨滩农文旅发展之路
  • 青春逐梦铸品牌,星火燎原护飞羽——标本馆联合植物科学与技术2402团支部共绘生态蓝图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