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关系五水共治的调查

发布时间:2025-03-26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1.党政联动,全民治水
桐乡市委、市政府将五水共治视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以“桐乡铁军”精神为引领,全力以赴推进各项工作。组建了层级化领导体系和市领导联挂机制,构建起市、镇、村三级治水组织网络,确保治水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同时,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引导,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治水,营造了全民参与、依法治水的浓厚氛围。
2.精准施策,铁腕治水
政府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政府以镇(街道)为单元,对工业园区、生活小区、其他类“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单元展开地毯式排查。全面掌握管网布局、企业排污、人口分布等基础信息,建立问题、任务、项目、责任四张清单以及雨污管线图、建设区域规划图。引入第三方技术服务单位进行抽检复核,确保排查工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和改造,加强对排水户的监管,从源头杜绝污水直排现象。同时,围绕河道清淤疏浚、水系连通、生态修复等关键环节,全面提升河湖水质和生态环境。注重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打造了一批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美丽河湖。通过种植水生植物、设置生态浮岛、放养水生动物等措施,构建了完整的水生态系统,使河湖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还采取创新方式,全面深化河(湖)长制,建立健全河长巡查、问题交办、整改落实、考核问责等工作机制。加强对河长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河长们定期巡查河道,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水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同时,加大对水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严惩偷排污水、乱倒垃圾等行为,维护良好的水生态秩序。
3.创新举措,科学治水
相关部门采取水质监测全覆盖的举措,充分利用水质自动监测站、移动监测车等先进设备,对全市主要河道、湖泊的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为治水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精准定位污染源头,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治理,有效提升了治水效果。开展境域联治联防全覆盖,打破地域限制,与周边地区建立跨界河流水环境联合治理和保护机制。加强信息共享、联合执法、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合作,共同应对跨界水污染问题。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联合开展执法行动等方式,形成了治水合力,有效保障了区域水环境安全。采取互联网+巡河“三台”模式全覆盖,设立“举报台、警示台、曝光台”,鼓励公众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举报水环境违法行为。对举报属实的给予一定奖励,激发了公众参与治水的积极性。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巡河工作的实时监管和问题快速处理,提高了巡河效率和工作质量。积极探索并实施改造生态驳岸、种植沿岸绿化、设立生态浮岛、安装增氧设备、推行小鱼治水、运用水域生态修复重建技术等六大生态修复模式。这些模式的综合运用,有效改善了河湖生态环境,提高了水体自净能力,促进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4.源头治理,标本兼治
以城镇建成区、居民聚居区、工业园区等为重点,通过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等综合措施,全面提升重点区域的水环境质量。加大对污水管网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确保其达标排放。同时,开展河道清淤和生态修复工作,恢复河道生态功能。以“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水平,确保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加强对排水户的日常监管,建立健全排水许可制度,规范排水行为。通过源头治理,有效减少了污水排放,改善了水环境质量。政府提出“保断面、提水质”攻坚。以改善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为目标,实施一系列水生态治理工程。包括河道整治、生态修复、水源涵养等方面的工作。建立水质自动监测站,实时掌握断面水质变化情况。通过实施生态补偿机制,激励各地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形成了上下游共同治理、共同保护的良好局面。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和处理设施建设。根据农村实际情况,采用分散式和集中式相结合的处理方式,提高污水治理效率。开展农田退水“零直排”建设,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对农村河道的清淤疏浚和生态修复,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5.河长深化,智慧治水
创新空中河长直播巡河方式,借助无人机等高科技设备对河道进行实时巡查。市镇村三级河长通过直播平台同时在线,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商定整改方案。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巡河效率,还增强了问题解决的时效性,实现了治水工作的智能化、高效化。首创跨地市交界区域水环境联防联治工作机制,与周边地区共同成立联合河长制工作室。通过定期召开会议、联合开展巡查执法等活动,加强沟通协作,共同解决跨界水环境问题。打破了行政区域壁垒,实现了区域治水一体化,为跨区域水环境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建立空中河长、河面河长、岸边河长“三长”巡河治水新机制,形成了空中、河面、岸边立体巡河模式。各级河长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全面加强对河道的巡查和管理。通过这种创新机制,有效弥补了单一巡河方式的不足,提高了治水工作的精细化水平。
 
作者:蔡静怡、胡燕萍、金心洁、邓佳仪 来源:嘉兴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关系五水共治的调查
  •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水资源污染和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应对这一
  • 03-26
  • 企业实践学习
  • 企业实践学习
  • 2025年寒假期间,怀揣着为家乡发展成鼓励的热忱,我响应"返家乡"社会实践的号召,在本地开启了一段难忘的计算机之旅。
  • 03-25
  • 家乡企业实践实习总结
  • 家乡企业实践实习总结
  • 寒假一到,怀揣着为家乡发展出力的热忱,我响应“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凭借扎实的计算机技能,在本地一家企业获得了财务助理的
  • 03-25
  • 知行茅台,文润乡野
  • 知行茅台,文润乡野
  • 近日,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知行茅台,文润乡野”博士村长团队走进茅台镇元木岩村,进行现场实践调研,了解目前产业现状,探索村民对
  • 03-24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