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传承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广西师范大学遗韵兴乡调研团队前往三江侗族自治县开展调研

发布时间:2025-02-25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为深入了解三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现状,探讨非遗工坊的运营模式、政府支持政策及其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广西师范大学遗韵兴乡调研团队于近日前往三江侗族自治县开展调研,对清花绣坊负责人、绣娘及县文化馆非遗股股长进行了深入访谈。
   清花绣坊的负责人向调研团队介绍了绣坊的成立初衷与发展历程。绣坊的运营模式以“企业+基地+传承人+绣娘+订单”为核心,依托三江侗族刺绣传承基地,接收市场订单,通过传承人和绣娘的共同努力,实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产业化发展。绣坊不仅为当地绣娘提供了就业机会,还通过订单式生产方式,帮助她们实现了居家灵活就业。绣坊还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帮助绣娘提升刺绣水平,进一步推动了侗族刺绣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还采访了清花绣坊的一位绣娘。她表示,自己是在绣坊成立初期通过村里姐妹的介绍加入的。加入绣坊前,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平日里忙于家务和农活,收入有限。加入绣坊后,她不仅重新拾起了刺绣这门传统手艺,还通过绣制绣品获得了稳定的收入,家庭经济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她表示,绣坊不仅为她提供了工作机会,还通过培训帮助她提升了刺绣技能,让她在非遗传承中找到了自我价值。
   三江县文化馆非遗股股长向调研团队介绍了政府在非遗工坊建设与发展中的支持举措。政府通过资金支持、政策扶持和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助力非遗工坊的运营与发展。例如,政府会提供一定的资金用于工坊的建设、设备采购和原材料购买,帮助工坊解决资金周转问题。此外,政府还通过举办各类非遗相关的比赛、展览和培训活动,提高社区参与度,推动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
   通过此次调研,团队深刻认识到非遗工坊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认为非遗工坊的未来发展应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拓展市场渠道,提升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推动非遗工坊向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同时,非遗工坊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也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通过此次调研,团队不仅加深了对非遗文化传承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推动乡村振兴的信心与决心。

图为团队成员观看绣坊负责人刺绣并就行交流探讨


图为团队成员与当地居民交流
作者:刘文霞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95 推普实践团寒假实践总结
  • 95 推普实践团寒假实践总结
  • 2025年1月12日至1月26日,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95 推普实践团怀揣着传播普通话的热忱,踏上了一段跨越多地的推普之旅。他们
  • 02-24
  • 乡韵复兴队:以文化传承与志愿服务绘就乡村美好画卷
  • 追寻南京的烽火记忆
  • 追寻南京的烽火记忆
  • 南京保卫战作为抗日战争中的关键战役,展示了在极端困境下的不屈精神和牺牲精神。本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大学生实地考察南京保卫战遗
  • 02-23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