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背景下,女性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和驱动作用不断显现,但她们始终面临的科研与生育的双重压力。近日,“高校女性科研人员科研-生育平衡困境现状及对策研究”项目组赴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医科大学调研。
“35岁是一个节点,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它的存在就像是高山,难以估量”,大多数女性科研人员发出类似的感慨。28岁到35岁几乎是所有高校女性教师的科研黄金期,同时也是生育的最佳年龄段。科研和生育的双重压力,对她们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
团队参观了国家生物基地的土培区、细胞室、基因研究区等实验室。一路上,团队发现受访者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大多数研究人员都为女性,她们正马不停蹄地处理着手中的实验数据。团队有幸邀请到一位生物方向的女教授分享她的看法:“女性科研工作者晚婚晚育、或者持有丁克想法是非常普遍的,重要因素来自于科研项目的周期长、事项繁琐、团队磨合度等。”
图为团队开展深度访谈
对于大部分高校女性科研人员而言,生育所带来的困局,不仅仅在“生”,更重要的是“育”。在孩子出生的一到两年内,她们仍然很难在兼顾孩子照料和科研工作。“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只能躲在阳台上写论文,因为在房间里的任何一个角落,孩子都要来找我”,重庆师范大学的女老师无奈地说。
尽管压力较大,女性科研人员们仍对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女性生育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是这几年一提出就能解决的,要相信国家会逐步解决我们所遇到的困境,未来一定会比现在更好。”西南大学生物实验基地的女研究员说道。
接下来,团队将不断进行回访,加强成果转化,通过咨政报告、信息专报、提案等使调研成果真正落地,助力高校和相关部门进行体制改革,为女性科研人员生育营造友好环境。(通讯员 罗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