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站启程:聚焦工业垃圾处理
2025年1月20日,调研团赴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开展工业垃圾处理专项调研,深入了解县域内工业垃圾清运量(累计1583.54吨)、分类机制及无害化处理流程。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当地由专业企业负责密闭运输与集中处理,生态环境部门强化作业标准,并完成450余个收集设施的清洁维护。调研团与企业就垃圾去向追踪难题展开探讨,提出完善监管机制建议,并肯定《东光县工业垃圾管理办法》的宣贯成效,为后续绿色工业发展提供依据。
二、双线并行:新能源与城市垃圾管理调研
1. 昌吉绿能新能源电厂:光热融合创新
2025年2月6日,调研团走进新疆昌吉绿能新能源电厂,探访其“光伏+光热”协同发电模式。项目采用90万千瓦光伏与10万千瓦光热组合,配备智能定日镜及塔式熔盐防凝结技术,实现24小时连续供电。年减排二氧化碳133.71万吨,等效再造森林7.3万亩,为西北新能源基地建设提供技术范本。
2. 安康市垃圾运输管理:智能化升级
同日,团队赴安康市交通运输局调研垃圾运输体系。当地通过GPS定位、智能调度平台优化运输效率,并计划引入环保车辆减少碳排放。调研团就垃圾分类教育、技术创新与环保措施展开讨论,建议加强社区合作与技术引进,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深化工业治理:政策与技术双驱动
2025年2月6日,调研团再访东光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围绕工业垃圾处理政策与技术创新开展深度调研。发现企业虽严格遵循《固废法》等法规,但仍面临技术更新滞后、跨区域转运协调困难等问题。团队提出完善政策配套、推广智能处理技术等建议,为构建绿色工业体系提供学术支持。
四、严守防线: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
2025年2月12日,调研团深入荆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研医疗废物分类、存储与转运全流程。中心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实现废物追踪,严格按法规执行无害化处理。团队肯定其“分类标识+培训考核”模式,并呼吁社会关注医疗废物处理者的贡献,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
结语:以实践绘就绿色蓝图
山东大学(威海)“索清溯源”调研团通过历时一个月的实践,从工业垃圾、新能源发电到医疗废物管理,系统探索绿色发展的多元路径。团队以扎实调研为纽带,连接政策、技术与公众意识,为“双碳”目标与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青年力量。未来将持续追踪环保领域动态,助力绘就零碳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