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描绘沙漠色彩,延续治沙之魂

发布时间:2024-09-10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描绘沙漠色彩,延续治沙之魂
---兰州大学“沙漠中的坚守”暑期实践活动
 
 
民勤县,这座镶嵌于沙漠之中的绿洲之城,宛如一把坚实的楔子,隔绝了两大沙漠,数十年来抵御着西北大漠的茫茫风沙。它坐落于甘肃省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的下游地带,南接凉州区,西南与金昌市紧密相连。石羊河,这条生命之河,从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的缝隙间蜿蜒流过,不仅滋养了广袤的土地,更孕育了民勤县这一独特的绿洲县城。
1928年,镇番县因其“俗朴风醇,人民勤劳”易名为民勤县。民勤县东、西、北三面环沙,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00毫米左右,年均蒸发量超过2000毫米,荒漠化土地占到了全县的94%。
    
民勤县东、西、北三面环沙,面临着极端的气候挑战:年平均降水量稀少,仅约100毫米,而年均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以上,荒漠化土地占据了全县总面积的惊人比例——94%。由于自然环境严酷,自2010年以来民勤县常住人口持续外流,尽管如此,依然不乏坚韧不拔的民勤百姓,他们坚守在这片土地上,用不懈的努力持续改造着环境,守护着这片珍贵的绿洲。 尽管如此,也仍然有不少人坚守这片土地,不断改造这片土地。
 

图1-治沙纪念馆-民勤地形地貌沙盘
 
沙漠色彩团队通过镜头捕捉和记录民勤治沙的辉煌成就和民勤居民的日常生活,同时在当地开展采访工作和社会调查,从受访者的叙述中我们得以窥见民勤治沙跌宕起伏的历史轨迹。
我们的镜头聚焦于当下。
正处修复过程中的青土湖,植树造林基地、特色产业种植基地,多角度展现民勤县发展的基本景象。

图2-青土湖
 
我们挖掘过去追溯往昔,学习治沙知识了解治沙经验。
走访民勤县林草局防沙治沙示范点,看草方格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生长”。“绝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是让人振聋发聩的警示,沙漠里一片片顽强生长的梭梭树是民勤人民一笔一划书写下的最绚烂的答卷。



图3图4-沙咀墩草方格示范点
 
因地制宜选材料,固定沙丘平风沙。我们跟随当地农科专家---薛多瑞老师,走进白刺种植基地,一颗颗被细心呵护的树苗为治沙前线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军”。我们也了解到了治沙的一般过程:在治沙前期,先压沙;压沙之后打沙坑,为移栽树苗做准备;移栽完树苗之后填沙浇水进行固定,之后再进行周期性的浇水来确保树苗成活。

图5-队员在甘肃大漠沙园造林营地进行干沙回填
 
拿起铁锹,“沉浸式”体验治沙日常。我们来到返乡创业青年--仲麟的防沙治沙营地,夏末初秋,营地的主要任务是为已经种下的树苗浇水。人工在梭梭树苗周围挖出一圈下水坑,等到水车拉水回来之后,大家牵着水龙头给梭梭树浇水。等到水都渗入沙下后,用干沙回填,防止水分蒸发。

图6-仲麟治沙营地实况
 
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踏实而坚毅的民勤人民,淳朴勤劳的民勤人也用汗水一点一滴建设这片神奇的土地。
民勤县在民勤人民的努力下,在教育方面获得了“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甘肃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先进地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称号,在生态保护上,获得了“中国最佳沙漠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沙漠生态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范例奖”、‌“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的称号,在农业发展上获得了‌“中国肉羊之乡”、‌“中国蜜瓜之乡”、‌“中国茴香之乡”和“中国人参果之乡”的称号。

图7-实践队员在野外
 
 
大漠之上,夕阳如约而至,霞光绚烂,熠熠生辉,温柔的辉光照耀着沙漠里的每一个生灵。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一个人的力量虽然微弱,但当众多力量汇聚一处,就会如同夜空中繁星点点,璀璨夺目。无数看似微小的民情力量汇聚在一起,让绿洲与沙漠交相辉映,展现出生命的奇迹。


图8图9-团队合照
 
作者:郭雨鑫,霍家珍 来源:兰州大学沙漠色彩团队暑期实践活动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描绘沙漠色彩,延续治沙之魂
  • 描绘沙漠色彩,延续治沙之魂
  • 民勤县是阻隔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合并的绿洲,这里的人民扎根在这片土地上,生产生活防沙治沙,但近几年人口外流严重,而治沙任
  • 09-10
  • 稻可稻:科技绿野,育秧新纪元
  • 稻可稻:科技绿野,育秧新纪元
  • 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上,稻可稻以一抹鲜亮的绿色,绘就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作为新一代全降解生态育秧毯的开创者,我们不仅在水
  • 09-09
  • 和水稻的那点事儿 —— 嘉兴大学“稻可稻”团队乡村振兴大赛纪实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