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日至8月5日,文化薪传,古韵徐州”实践小队来到了徐州市铜山区无名山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宣传活动。
与社区负责人对话
8月1日“文化薪传,古韵徐州”小队深入社区,通过幻灯片宣讲与现场展示相结合的方式,以徐州剪纸、徐州泥塑、徐州香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与社区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讨了徐州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传承新形式,分享彼此对于文化保护与推广的见解与热情。
小队代表向社区负责人宣讲文化传承的形势(西北大学 周睦杰 提供)
参观当地文化馆
8月1日下午,在社区负责人的引领下,小队成员们参观了当地的文化馆。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徐州剪纸、徐州香包、徐州梆子、徐州泥塑等,其中徐州剪纸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1项,其中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3项。部分传统美术和手工技艺类非遗项目已列入生产性保护。在铜山区文化馆中有“铜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其中陈列了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展品。 在众多文化瑰宝中,老师对徐州香包和徐州剪纸进行详实的讲解。徐州香包是传统的民间艺术品,是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产物。它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汉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中有"红罗覆斗帐,四角垂香囊"中“香囊”便指香包。徐州剪纸,江苏省徐州市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是一种民间美术形式,徐州剪纸既融入了北方剪纸的豪放、粗犷、浑厚,又揉合了南方剪纸的细腻、清秀、俊美,形成独特的艺术特色。负责人向队员介绍徐州剪纸
负责人向队员介绍徐州剪纸(西北大学 周睦杰 提供)
宣讲教学
8月2日至5日,在社区的精心组织下,一场暑期文化传承活动顺利举办。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向社区内的小朋友们宣传徐州的传统文化知识,让孩子们在欢笑与游戏中感受徐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活动前三日,小朋友们在团队成员的引导下,参与了一系列精心设计的互动环节。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在实践中体验到了徐州文化的独特魅力。 活动最后一日,活动更进一步,通过“我心中的徐州文化”主题绘画比赛,鼓励小朋友们发挥想象力,用手中的画笔描绘他们对徐州文化的理解与感悟。孩子们的作品色彩斑斓,充满了童真与创意,不仅展现了他们对徐州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也表达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
队员向小朋友们介绍徐州传统文化(西北大学 周睦杰 提供)
总结
此次参观与宣讲活动对于全队成员来说不仅是是视觉的满足,更是精神的洗涤。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了解到了徐州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历史,认识到了文化保护的迫在眉睫和义无反顾。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中华儿女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文化自信所在。保护与传承非遗,就是守卫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同时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种子。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孩子们将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去传承和发扬徐州的传统文化。
成员在社区服务中心前合影(西北大学 周睦杰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