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野故事多温馨,三下乡情永不息
7月4日~7月14日, 塔里木大学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服务“湟渠”筑温情,乡村筑梦“积淀”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前往霍城县惠远镇湟渠村开展为期11天的2024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惠远烈士陵园安葬着首支进驻伊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六军十七师五十团的102名烈士。活动伊始,志愿者在烈士陵园中心位置的将军亭前,庄严肃立,向刘光汉将军所率领长眠于此的五十团革命烈士三鞠躬致敬。在祭扫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依次跟随工作人员的脚步参观了烈士陵园展览馆和烈士墓。
通过这次活动,团队成员对五十团革命英烈的光辉事迹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爱国精神得到了升华。
整治人居环境,共建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为更好地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营造“干净、文明、卫生”的乡村环境,实践团与湟渠村村委会共同开展乡村环境整治活动。在活动现场,志愿者和村干部们拿着铁锨、垃圾袋等工具,热火朝天地对村内主要干道和村内游乐场进行环境清洁,经过数小时的努力,村内的环境焕然一新。
本次活动使村庄环境面貌进一步提升,通过清扫过程中志愿者对环保的宣传,村民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
协助村务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服务“湟渠”筑温情,乡村筑梦“积淀”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以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态度,积极投入到村内各项工作中,主动帮助村民委员会完成禁毒档案整理、图书系统录入、村内流动人口排查工作。同时队员们也参加了主题党日会议,并撰写会议记录,了解了基层党组织的会议流程。
通过此次活动,团队成员不仅开拓了视野,还提升了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支教践初心,微光聚希望
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为了增强青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给农村儿童带去更全面、更多元的文化知识,丰富小朋友们的七彩假期。实践团成员于7月11日~7月13日针对湟渠村1-6年级小朋友开展了七彩课堂假期系列活动。志愿者通过设置科学小实验、退伍大学生红色故事宣讲、民族团结一家亲、课业辅导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尽可能丰富儿童们的暑期生活,展现大学生对乡村儿童的关爱。
此次活动不仅为当地孩子们带去了知识和关爱,也让志愿者们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力量和责任。
走访知民情,实践为人民
社会实践活动做的好不好,关键在于是否能够真正下到基层去了解民情。为了深入倾听群众对乡村振兴的愿景和心声。志愿者分为两队分别对乡村内个体和商户进行走访调查。志愿者到达养牛户家中帮助养牛户喂牛与清扫牛舍,用实际行动践行乡村振兴的光荣使命;在商户,志愿者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取商户关于经商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将意见整理后上交村委会,帮助解决困难。志愿者还与村委会成员密切协作,针对商家营业执照是否齐全、经营场所的安全设施是否完备、消防通道是否畅通等进行安全排查,确保商户安全生产。
“实践是最好的教材,群众是最好的老师”,经过此次入户走访实地调查,团队成员不仅感受到了当地居民的热情,也知晓了他们的需求。
奋斗不息,青春不止。塔里木大学机械电气化工程院服务“湟渠”筑温情,乡村筑梦“积淀”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用脚步丈量梦想,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光彩。接下来,他们将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把所学融入实践,让红色精神永流传,让志愿爱心不停歇,让乡村振兴有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作者:武岩松 来源:塔里木大学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服务“湟渠”筑温情,乡村筑梦“积淀”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膜法师”团队魏湾镇社会实践总结
- 在魏湾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膜法师”团队以绿色农业和生态文明为主题,成功展示了环保纸质地膜的创新技术,激发了当地村民的环保意识
- 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