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弘扬甘肃传统武术文化,践行文化自信

发布时间:2024-08-25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2024 年 7 月 13 日至 19 日,兰州理工大学铸魂实践团以传承与弘扬甘肃地区独特武术文化、践行文化自信为主题,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深入甘肃省兰州市和天水市,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武术文化探索之旅。
 
一、实践活动概述
 
本次实践活动以走进兰州市七里河区崖头村的尚武堂武馆为起点。尚武堂武馆馆长及总武术教练陈伟礼师傅,作为兰州市封手拳的第五代传人,展现出了深厚的武术造诣和对武术文化的执着热爱。在武馆中,陈师傅带领实践团成员学习天启棍的相关知识和动作,如“云里拨灯”“专诸刺僚”等。这些动作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丰富的西北棍法战术,通过转、刺、僚、拨、移等巧妙组合,力求在实战中实现防御与攻击的协调统一。同时,陈师傅深入浅出地讲解封手拳的武术知识,并展示了精彩绝伦的封手拳动作。成员们在反复练习天启棍动作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武术文化的精髓,心中涌起了源自心底的热血与激情,真切感受到武术不仅是身体的运动,更是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寄托。
 
随后,实践团来到了甘肃省天水市。这里是三国蜀汉名将姜维将军长眠之地——甘谷县将军岭。姜维将军智勇双全,与武术有着深厚渊源,自创了“三国武术的活化石”——黄龙带把枪等武器。在姜维墓前,多位当地武术传承人向实践团成员演示了姜维加鞭枪、黄龙带把枪、天水短棍、长棍等。他们的精彩表演让成员们对枪法和棍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西北关刀的刚猛、崩枪和点枪的灵动、鞭杆的灵动多变,无不彰显着姜维将军所创武术的独特风格以及其中蕴含的智慧与勇猛。在姜维墓前,实践团成员肃然起敬,默默许下传承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弘扬武术文化精神的誓言,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责任的重大。
 
二、实践成果与收获
 
1. 深入了解武术文化
在实践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不仅学习了天启棍和封手拳的知识与动作,还领略了姜维将军所创武术的魅力。通过与武术传承人、专家学者以及武术文化爱好者的交流采访,成员们对甘肃地区的武术文化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武术文化不仅包含精湛的技艺,还承载着历史、哲学、道德等多方面的内涵。
2. 认识到武术的重要价值
通过采访,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当代社会年轻一代在身体素质方面与正常健康标准存在差距。许多年轻人过于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身体锻炼和意志磨炼。而武术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培养人的坚韧、自律、勇敢等优秀品质。武术作为文化的精华,对个人、社会乃至国家和民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增强了文化自信与使命感
此次实践活动让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成员们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感受到自己肩负着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荣使命与责任。
 
三、未来展望
 
虽然短暂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但传承与弘扬传统武术文化的实践并未结束。作为新时代青年,实践团成员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投身到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之中。
 
一方面,可以通过参加武术社团、学习武术课程等方式,深入领略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利用新媒体等平台,积极宣传武术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武术文化的价值。以实际行动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携手共进,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总之,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兰州理工大学铸魂实践团成员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和传承甘肃地区武术文化的宝贵机会。通过这次活动,成员们不仅收获了知识和技能,更增强了文化自信和使命感,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杨钰杰 来源:兰州理工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安徽学子走进含山县清溪镇,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医路同行,助力乡村
  • 医路同行,助力乡村
  • 团队结合个人能力和不同专业的特点,分为线上组和线下组,线上组根据网络资料和所学专业知识准备宣讲材料并整理问卷;线下组于8月5日抵
  • 08-25
  • 弘扬甘肃传统武术文化,践行文化自信
  • “艺路有你——城市微创行动”社会实践报告总结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