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红色薪火,赓续红色血脉,同时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扬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发展,8月11日至8月16日,长安大学赴陕西汉中“悠悠文脉传薪火·红色基因续新篇”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建工学院指导老师朱文婕的带领下深入汉中市开展实践调研。
追寻革命记忆,赓续红色基因。
实践队前往何挺颖烈士故居,文家庙小学,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中共陕南特委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等地开展主题学习、问卷调查、团课录制活动,在实践中追溯红色记忆。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的主题学习过程中,实践队员深入学习革命精神的意义内涵,深受鼓舞与启发,立志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学习工作中践行青春誓言,勇于攻坚克难,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精神信仰。
传承汉中文脉,助力非遗传承。
汉中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在定军山、武侯祠、古汉台等历史遗迹的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员们进一步领略汉中地区的厚重历史与文化。实践队员前往镇巴剪纸馆采访当地有名的剪纸大师郝明森老师,在郝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剪纸技巧,为镇巴县设计贴合当地特色的剪纸图案。实践队员在当地通过采访的方式收集大众喜爱度较高的剪纸角色,为老师设计相关剪纸图案,帮助老师增加剪纸馆的顾客量。
湿地涵养生机,青山守护绿意。
在石门水电站的参观学习中,实践队员与石门水库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座谈会议,全方位了解石门水库的历史、石门水库的生态保护措施以及志愿活动在生态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此外,实践队前往天汉湿地公园和石门水库,开展主题学习、问卷调查、生态保护宣讲以及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宣传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理念,引导当地居民积极践行绿色生活,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在红色精神的指引下,非遗文化与生态保护在这次社会实践中交织共鸣。老一辈革命家结合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加以新时代青年的赓续传承,将永远在历史的长河中绽放光芒。